大楚。
定襄郡。
短短半年,定襄地區人流湧動,駝鈴聲、吆喝聲不絕於耳。
東城夜晚燈火通明,一派繁榮昌盛,好似地獄般的戰場根本就是錯覺。
建安軍趕跑突厥人之後,定王集團積極采取了一係列恢複民生的手段。
政治上,周雲消除奴籍,北疆五郡隻承認雇傭關係,不承認奴仆關係,殺奴者死罪。
這使得從鐵力可汗那裡回歸的幾十萬楚人恢複了自由身。
北疆犄角旮旯裡的山匪馬賊一律辦理戶籍,大量沒有記錄的隱匿人口回歸。
各地到處公發二十三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殺害他人。
這些舉措雖然無法根治惡俗,但極大的限製了封建宗族製下,楚人的內耗。
一時間北疆定王治下的人口翻了一倍,超過了六十萬人丁,幾乎追平楚帝二十年時期的在冊人口。
軍事上,周雲建立了榆林、河原、懷槊,長達千裡的三鎮防線。
三支鐵騎拱衛定襄,草原人的控弦之士匹馬不敢過陰山。
這極大的解放了馬邑郡、定襄郡的土地,使楚人擁有數千裡相對安定的內部環境。
建安軍保留了六萬八千人的主戰軍隊。
主戰六營,二線戰兵八營,後勤部隊四營,總共有接近十萬人的兵力集團。
邊境貿易更是延續昔日武川鎮的鼎盛,取消一切雜稅。
過去大楚收取的養路、見禮、募捐等等稅收一律作廢。
隻收取商品價值的一成,再無其他費用,並在定襄城跟野狐關設有邊防機構。
所有貨物必須接受檢查,貼上大印的楚條才能進出邊關,否則一律按走私處理。
剛開始執行的兩個月,草原的牧商倒是反應的很快,但大楚的商賈就慢了很多,他們依舊喜歡走山道,不信任官府。
直到胡商們掙的盆滿缽滿,他們才恍然大悟,這官道如此好走的嗎?
小粟關就能查驗貨物,開好封條,一路通行,碰到宵小也不怕,找那些個雄壯的建安軍兵卒,對方立刻乖乖低頭。
過了那殺意還沒有消散的野狐關,直奔定襄城,這裡人山人海,各國貨物應有儘有。
馬匹從江南小馬到西域寶馬,各個檔次都齊全。
上好的毛皮堆積如山,漂亮的冬衣,鈴鐺作響的胡人牛羊,人頭攢動的市集,這裡簡直是商貿的天堂。
價格也不需要擔心,除了特殊商品外,大宗商品都有定價,一般浮動不大。
這裡甚至還有武川鎮的商品專賣,接受大宗銀錢訂貨。
那華貴的東樓,停著無數大勢力的馬車,其中不乏高昌、室韋等遊牧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