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華,洛陽得天獨厚。
洛水彙黃河,八關鎖地,河洛乃膏腴之地,人口眾多。
光在冊戶籍有就一百零三萬戶,丁口不下五百萬,一個洛陽郡在冊楚人是北疆五郡的十倍。
這還不算豪強大戶隱匿的人口。天下財富集中洛陽,真要搞事,幾十萬奴仆城南令師爺周雲,閉著眼睛也能揪出來,隻是沒必要。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洛陽的流動人口更是可怕。
這批人沒有戶籍,大多是流跟氓,處於洛陽最底層,苦不堪言。
洛陽城南。
廟寧街,一處城隍廟的側麵。
春雨朦朧,楊柳垂河。
寒冷的清晨,此處街道排起了長龍,這都是來領粥的楚國流民。
他們大多數是幼童跟婦人,青壯都去碼頭找活了,最近洛陽運河鼎盛,緩解了很大壓力。
他們蓬頭垢麵,枯瘦入骨,手中拿著破舊的食皿,有陶的、也有木頭做的,一個個眼裡滿是期待。
施粥的老者是個吏員,油光滿麵,眼皮耷拉的厲害,倒三角眼。
他那裡一條縫裡的眼珠賊溜,透露著邪氣。
望著廟寧街看不到頭的流民隊伍,老吏員不禁鄙夷的搖了搖頭,他用勺子舀起鍋裡清灰的樹葉粥。
竟然如此濃稠?他眼裡閃過一絲怒意。
“三啊,明個米再放少點,這活保不齊沒幾天了,不用如此足量。”
不遠處,被叫三的小廝眼裡閃過憤怒,他是流民出身,親眼看見白粥變成了黑粥。
可民不與官鬥,小廝隻能麻木的點頭,記下老吏員的話。
“葉官人,您也看見了,咱這裡不缺米,”老吏員拍著胸脯擔保。
他身旁有一個點頭哈腰的糧商,看上去很憨厚,似乎極好忽悠。
老吏員倒三角眼閃過一絲狠厲,環顧四周後,小聲的道,“您啊,就是要精米,咱都有!”
說完,他注意到點頭哈腰的憨厚男子明顯一愣,心裡不禁竊喜:哈哈!大魚上鉤了。
“這不是秦王帶頭,洛陽裡官員響應,民間私募的粥棚嗎?怎麼連精米都有。”憨厚男子好奇的詢問。
“哎呦!”老吏員一臉嫌棄道,“官人您不知道,那個傻子項什麼的,米都是定襄樓裡出來的。洛陽誰不知,北疆的米好。”
“一開始,用的粟米,放的是雪花鹽,還有小肉糜跟綠菜,這特麼比富戶還吃得好,那能給流民吃?”
諂媚的男子明顯恍然大悟,愣愣的點頭,傻傻的說著,“那就是說,前麵幾批糧食,根本就沒流入粥棚。”
“那是自然,當晚就進了咱們揚州號的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