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最終動手的,會是好大哥項濟。
生死兄弟這麼多年,有什麼事,不能坐下來談呢?
就算不能坐下來談,什麼深仇大恨,值得刀兵相見呢!
發生這種事,十二營楊猛是最難受的,
當年,野狐灘之戰後,他日日陪著項濟,周雲在北疆都沒殺定王,
如今,七皇子帝位坐穩了,就對昔日落難兄弟,建安第一功臣動手,這太傷弟兄們的軍心了。
“這會本將不想聽彆的,就問你們,怎麼辦?”
帥位上,孟白川實在不知曉該如何做,
他拿起聖旨,在帥台上敲的蹦蹦響,焦急的吼道。
“第四封了,馬上第五封聖旨來。咱們要是抗旨,事後皇帝問罪,咱們誰能跑的了?”
孟老大的話也是實情,雖說他們是項濟的肱股之臣,心腹大將。
但皇帝連周雲都處理了,還不能處理他們嗎?
今夜要是不發兵,估計日後,這些個統領都會莫名其妙的死去。
孟百川下首位置,一向崇尚避戰的丁肆業將軍,眉頭緊皺的開口道。
“現在的問題,不是拉不拉軍隊,而是這道軍令下去,會是什麼後果?”
“咱們都是趙地起家,軍隊裡趙人太多,要說去砍趙王,那就要先清理趙人。”
“清理趙人,不就是自殺。十八營拉不出去,咱提前說了,下令就會嘩變。”
丁肆業一說完,安慶也臉色暗淡,為難的說。
“步二營也不行,古河溝、野狐灘都過來了,叫他們砍自己人,做不到。”
說到此處,王武的情緒也上來了,他一掌拍在矮桌上,怒喝道,“十四營都是雁霞山兵,動不了,動了出事。”
帥位上,孟百川也無奈的低下了頭,頹廢的開口了。
“步三營,叫侯俊去打趙阿四,估計也得出事。咱也動不了啊。”
整個大帳裡,大夥算來算去,就隻有十一營跟十二營能動。
十一營是餘家村跟附近周邊子弟居多,北疆成分很少。
十二營以衡州郡子弟為主,北疆成分也少。
大楚兵馬有嚴重的同地域性,這個時代,他們都本能的信任同鄉同族,
此種兵卒結構,有利有弊,好處就是大夥一個地方的,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種兵馬打仗凶猛。
壞的方麵就是兵卒忠心將領,容易發生不能控製的事。
這種模式在宋代之前普遍存在,因為家鄉將領,肯定維護家鄉人的利益,所以家鄉人也願意拚命。
天下熙熙,皆為利攘。
就像此刻,建安河洛係的六個統領再難,也絕不會投降趙王周雲。
因為在大楚,他們是項濟第一心腹,嫡係中的嫡係。
但去了趙王的武川鎮,他們將遠離核心,成為邊緣將領。
任何人都不愚笨,任何人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
這也是曆史上,為什麼有些情況將領會投降,
而有些情況,將領永遠不會投降的原因。
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益決定行為。
帥營裡,孟百川右下首位置,安慶想到建安軍從此分離,不免情緒激動。
他可是最早追隨皇帝的將領之一,對建安軍的感情,比誰都重。
戰場上,鐵一樣漢子,
此刻眼眸赤紅,不知所措。
帥帳裡,大夥其實也心神各異,
趙王倒了,對他們影響很大。
朝堂裡,派係鬥爭一直存在,雖然他們防著趙王,
但不可否認,有趙王在,北疆武人係,永遠是第一勢力。
可今後,就說不好了,大楚門閥林立,權貴眾多。
也許,將來隨便一個文臣,就能對他們吆五喝六。
營帳裡,燭火搖曳。
就在大家心緒不寧之際,第五道聖旨來了。
第五道了!
建安軍不少統領急躁了,抗旨不尊,那可是要滅九族的。
若是再不出兵,今後沒了皇帝信任,他們可就什麼都不是了。
可出兵也難啊,解決不了弟兄們的動亂問題,一下軍令,死的也許是統領。
大帳內,六位統領,愁眉不展,猶豫不決,
今夜這事,比他們當年打定襄、打野狐灘決戰還難熬。
正當偌大的帥營,寂靜無比,氣氛極度壓抑時。
末席統領,餘建山果決的喝下一口清河醉,對著弟兄們,不卑不亢道。
“餘某有一計,興許能解此刻困頓。”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餘建山對六營精兵的結構一一分析。
並做出了一些有預見性的判斷。
“餘某認為,大軍即刻修整,清除趙人,今夜餘某跟楊猛將軍,遵聖旨,先行前往洛陽。”
“餘下的四營兵馬,直奔孟津度,阻擊趙王!”
帥位上,孟百川都聽懵了,
前麵分析還像那麼回事,可後麵,這特麼是個啥?
餘建山竟然要讓他們去阻擋趙王歸路,這肯定不行啊。
還沒聽完,玄武將軍當即反駁道,“餘建山,你擱這扯犢子呢……”
誰料,孟將軍的渾話還沒起口,丁肆業眼眸一亮,毫不客氣的打斷,
他起身舉杯道,“餘將軍,丁某敬你一杯,此計甚妙。”
隨著丁肆業舉杯,眾位統領漸漸琢磨出了味道。
他們一個個如同放下心口大石,鬆了一口氣。
先後笑著舉杯,共敬餘建山。
大帳裡,隻有崔浩跟孟百川看的一頭霧水。
直到安慶實在看不過去了,才提醒孟百川。
“大軍阻擊,不敵趙王,損兵過萬!”
“損兵過萬?這……這不就是變相分家嗎?”
“分家總比相殘好!孟大哥,今後你當咱們老大,可得立起來啊。”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