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洛陽花似錦,
楊柳垂河車馬輕。
陰山雪災呼嘯,遮蔽天地,吞噬一切之際,
洛水河畔,雄偉的城池,卻在春天的和風中,生機勃勃。
自古,中原民族擁有吃苦耐勞的血脈,
大楚幾千萬子民的體量下,其擁有的恢複力,令人歎為觀止。
帝都洛陽。
曆經可怕的趙王之亂後,
一片狼藉的城池,短短五個月,再次恢複到了鼎盛。
隻有那些潛藏在角落裡,偶然露出的漆黑痕跡,在默默傾訴那場災難的恐怖。
南城外二十二坊,青石長街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熙熙攘攘的叫賣聲、貴婦人責罵奴仆的吼聲、小孩子亂串的嬉笑聲,構成了一幅帝都洛陽圖。
繁華的運河,河道依舊繁華,
人潮擁擠的坊市,街道依舊人滿為患。
隻是這次,權貴的馬車不再擁堵,因為沒人會為窮苦的楚人發聲了。
洛陽再次鼎盛了,但鼎盛的是權貴,而庶民商賈,卻是漸漸沒了聲音。
城隍廟的丐幫遭到了血洗,
奉皇帝令,皇城司武太監裡三層、外三層,
殺了三次不止,以確保斷掉趙國細作的根基。
如今的洛陽乞丐,都是最近這幾個月形成的。
酒街坊的龍門大吊還在,可沒有配套的軸件,那些巨木除了擋事,沒有任何作用。
最近,酒街坊碼頭苦力看見,不少工部官員去此地測量,
估摸著要將這些上好的陰木發賣了。
遠方街頭柳樹垂河,垂河的柳樹旁,有一個麵容扭曲的老師爺,
他在幾個短打漢子的擁護下,對排好隊的碼頭苦力挨個收錢。
新的河幫來了,他們都是楚官指定,為大楚管理碼頭。
現在乾碼頭,進來要交錢,吃飯要交錢,掙錢還得交錢。
這些銀錢,河幫一再聲稱:
他們是不拿的,那是替皇帝拿,替大楚天下黎民百姓拿。
這些冠冕堂皇,咬人骨髓的行為,令不少過去的碼頭工人,暗自垂淚。
趙王一去,洛陽悲哀,悲哀洛陽。
“關外大喜,關外大喜!”
“好消息,好消息啊。諸位聽我說。”
酒街坊的定襄樓已經改為了外城衙門,
過去的菜匾直接換成了楚國邸報。
定襄樓本來是丁肆業將軍的,聽說她夫人不要,這才幾經波折,最後回到項楚皇家。
此刻,楚國邸報台前,
一位身材肥壯,穿著朱紅舊布官袍的吏員,臉上洋溢著一種誇張的喜悅,聲情並茂的朗誦邸報內容,
“趙國賊子,在大楚兩路精兵的牽製下,僥幸贏了聖武皇帝打敗的突厥殘部。”
“沒想到,愚蠢的趙狗,竟敢帶領兵馬,去反攻草原,真是不自量力。”
“如今陰山雪災,那雪足足有幾丈厚,趙國賊子,該是死在雪裡了……”
朱紅袍官似乎是個吏員,他雖年紀不大,但官場時間可不短。
他家世世代代在洛陽為吏,打小就在這個染缸裡。
一言一行,恰到好處,頗有楚國官家風範。
此刻,油光滿麵的兩撇小胡子吏員,對著街道呐喊‘趙狗’的人群,大聲傳誦著虛無縹緲的喜悅。
他說趙王無道,引外族對付聖武皇帝,可沒想到,異族連趙國叛徒也打。
他說周雲此人偷雞摸狗,在聖武皇帝崛起時,偶得兵馬,便擁兵自重,作威作福,
他還說,河南之地,趙賊明知那是國丈的耕田,卻故意劃給軍士,以試探皇帝的態度。
洛陽之亂的發生,都是趙王府賊子的過錯,
皇帝不過是召他入宮,他卻心虛不敢來,憤然逃跑。
趙王動亂後,三大異族相續入侵大楚,必然是趙人賊子,勾連外族。
好在,大楚皇帝聖明,右丞相崔中書已經在長安白鹿原,打贏了西突厥,
河北上將軍劉仁基,必然將率領中原雄兵,擊潰高句麗。
今後,大楚將在聖武皇帝的帶領下,走向另一個高度。
邸報的誦讀,將下方楚人民眾的情緒推到了高潮,
不少楚人高聲呐喊,齊聲咆哮,那眾誌成城的怒火,響徹運河兩岸。
“趙王賊子,不得好死。”
“趙王賊子,不得好死。”
隻是在那繁華擁擠的人群後,在看不見的角落裡,
有些低頭乾活的苦力,
亦或是倒騰攤販的行商,
也許還有行色匆匆的路人吧。
他們目光複雜,偶爾看了看那些楚人官吏,跟台下庶民群情激憤的鬨劇。
“呸,一群狗賊,妖魔鬼怪之輩。”
人群裡,賣牙糖的老商販,倒騰竹簽時,忍不住淬了一口。
現在天天有差役來收稅,他們這些小商販,都快乾不下去了。
可最慘的絕不是他們,因為這些人盤子小。
很多有鋪麵的商賈,破家逃難還算好的,跳運河的一大把。
不要問他們為什麼沉默,因為替趙王說話的,全被打上了叛徒,
最近幾個月,洛陽前前後後抓了上千這種商賈平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誰敢說一句趙好,立刻就被檢舉,成為那牢獄中的一員。
如今,趙王周雲在洛陽,已經是惡魔的代名詞了,
無數洛陽楚人,恨不得殺其命,食其肉,以解心頭之恨。
但可笑的是,這裡麵大多數人,甚至連趙王周雲的麵都沒見過。
二十二坊定襄樓前的事情,並不是特例,
此刻,在洛陽幾十個坊市,幾乎每個角落,都在享受同樣的喜悅。
透過車水馬龍的明德門,走過巍峨鼎盛的洛陽大道,馳過小攤小販的長寧街。
在延慶坊,瓊宇樓前。
趙家奴仆敲鑼打鼓,引的台下人潮湧動。
一位俊朗不凡的翩翩公子哥,正在為大家講解這次的邸報。
這是天大的好消息,
這是振奮人心的好事情。
英明神武,無敵天下的皇帝陛下,終於快要清除外患了。
用不了多久,大楚的兵鋒將會對準叛徒周雲,
讓北疆的泥腿子,為勾結異族付出代價,舉族死無葬身之地。
洛陽內,都是富戶寒門居多,算是楚國上層。
來瓊宇樓的,更是門閥權貴子弟占大多數。
台下群情激憤,瘋狂的呐喊聲,倒是比城外來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