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為了振奮趙人的士氣,
趙王令龍驤軍於玉璧城下,舉辦龍驤大宴。
這次大宴,即使放到天下任何地方,都是一場絕無僅有的盛會。
其規模之龐大,古未有之。
其軍馬之雄渾,也將成為陰山絕唱。
趙軍十四個戰營、四個輔兵後營、五萬郡兵散兵,加上草原民族,貢獻了一場跨時代的文化交流。
八丈寬的舞台,一個個文公團兵卒,將趙國的勇武熱血,完美融入到戰舞中。
隨著戰鼓雷動,琵琶弦音響起,
十數萬觀者,好像看見了金戈鐵馬的趙軍縱橫沙場。
草原民族模仿雄鷹的獨特舞步,那百人展開的臂膀,隨著馬頭琴悠揚的曲調。
就像訴說了,一支苦寒之地的遊牧民族,在貧瘠的水草地上,艱苦掙紮,
古老的牧人,仰望天空時,渴望化成雄鷹,去尋找新的水草。
這種蕩氣回腸,磅礴大氣的歌舞,
哪怕就是大楚洛陽,最昂貴的瓊宇樓也模仿不出來。
超過十萬觀賞的兵卒,胡吃海喝,呐喊聲、喝彩聲,響徹天際。
這一刻,玉璧城下,
天下各民族,忘記了仇恨,忘記了戰爭,
他們沉寂在八丈舞台構勒的世界,享受難得的片刻歡樂。
兵卒們自是在盛會裡,得到了放鬆,
而玉璧之戰的各宗族頭領,看的卻是另一件事。
這場盛會涉及十數萬人,內中酒水吃食,現場秩序。這都是巨大的工作量啊。
而盛會的操辦者,趙國龍驤竟遊刃有餘,
這份驚人的組織力,令不少厲害的宗族人物歎為觀止。
尤其是黃河、關中一帶的宗族,鼓掌之餘,眼眸卻閃過異色。
他們不清楚,這到底隻是龍驤一軍的實力,還是整個趙軍都擁有這種組織水平。
與之相比,無論是楚國還是中原各豪強,
在實實在在的辦事能力上,差距是很大的。
殘月當空,北風瀟瀟。
戰鼓雷雷,刀劍爭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儘管龍驤大宴如此成功,但卻有人心懷不滿,欲要找龍驤軍的晦氣。
一開始,趙國大將台上,二十六家各地大宗族,
不少人都指望朱雀軍李保出頭,教訓不知禮數的龍驤軍。
可沒想到,眼袋浮腫的保爺,是個銀槍蠟醋頭,
他被趙國五獸將黑蛇、野豬,夾在中間狼狽的喝酒。
這事還就真不能怪保爺了!
趙國兩大猛獸在側,朱雀將軍就是再有本事,也鬨不出幺蛾子。
“保爺,彆介啊。劉某資格不夠?三杯換一杯,不喝太不夠意思了!”
“保爺,泰一直覺得,當年叔叔伯伯們都死了,你這撿便宜的,今天是不是得喝?”
野豬跟李泰三杯換一杯,欲要拿下李保。
眼看自家朱雀將軍受難,梁大眼心一橫,怒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