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七年,九月!
風起雲湧的聖武三年,不知不覺,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
在那年,楚國爆發了洛陽之亂,建安雙雄就此反目。
同年,三大異族南下,鐵力可汗、達頭皇帝、神將淵蓋文,
一度令大楚陷入山河破碎,出現亡國滅族的前兆。
可崛起於北疆的項濟、周雲,豈是泛泛之輩。
他們分彆通過野狐關之戰、白鹿原之戰、河間郡之戰,將三大異族趕出燕山,保住了中原民族的基業。
隨後,趙國雖然遭到了玉璧城的失敗,
但關外趙人,依舊強勢介入遼東之戰。
在黑山、大淩河,一次騎兵偷襲,二萬衝數萬。一次正麵決戰,五萬打八萬,
兩次大規模軍事衝突中,趙軍皆是大獲全勝。
可這一戰,高句麗人並不服,
他們認為,己方勞師久矣,兵甲不齊,軍隊殘缺。
盤踞東北的強大山城之國,篤定趙人勝之不武。
於是乎,在數年時間裡,趙國燕縣今錦州)與高句麗遼陽,進入了長期軍事衝突。
在這長達數年的拉鋸戰中,朱雀將軍李保,威震四方,漸漸成為遼東擎天之柱般的人物。
與此同時,趙國的敵人還不僅僅是高句麗。
在西邊,漠南漠北同樣進入戰爭頻發的時期,
在玉璧城之後,金真可汗先後擊敗了,想要奪取勒爾渾草原的達頭皇帝跟高昌國。
鬼狼將軍楊豪,阿史那慶,阿史那思摩等一眾將領的擁戴下,勒爾渾部召開了庫裡台大會。
東起室韋、契丹、錫林,中有蔑爾齊、薛延陀、阿達瀾,西至勒爾渾、庫爾支、南王城……等等。
草原十八個大勢力,組成了反趙聯盟。
這個龐大的軍事集團,被天下稱為——草原十八部。
可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需抱團。
儘管北方草原,從長白山到羅布泊,長達萬裡的部族全部聯合,
但在局部戰場,他們依舊被李興、周言打的狼狽不堪。
方今天下,雖還有高昌、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等大國。
但逐鹿四方的旗幟,隻剩下兩個國家了,
盤踞北疆、遼東,擁有燕山南草原的耕牧軍事強國——趙。
坐擁天下一百九十六郡,內有富饒之極二十一郡,常備兵力達到五十五萬的大一統帝國——楚。
隨著三族入寇的結束,天下迎來了,楚趙爭霸,諸國混戰的時代!
人道洛陽花似錦,楊柳垂河車馬輕。
享受四年的和平後,
河洛地區,其繁華再次突破曆史高度。
洛陽外,東城外集市,北城外房屋,不斷擴張,最終連成一片,
昔日城南二十二坊,已經成為了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這裡是天下各族的聚集地,小小十裡碼頭,有不下六七十萬人在此討生活。
作為曾經最富有的酒街坊,更是成了人群擦肩而過的地域。
此刻,柳樹垂河的碼頭,到處是擁擠的苦力。
喊叫聲、催促聲,此起彼伏,
運河碼頭太堵了,來回船隻連綿不絕,運河卸貨的速度,決定了這家坊市的收入。
有官府背景,河幫成員依舊作威作福,
可高收益下,他們多多少少要分點給苦力吃。
古語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隨著碼頭日漸繁華,利益越來越大,
下麵楚人流氓戶、外來戶,漸漸形成了幾十個大小團夥,
他們拜官府背景的河幫為大哥,欺男霸女,擄掠人口,開設賭場,做起了過去河幫的事情。
熙熙攘攘的運河,擁堵不堪的河道,酒街坊喧囂的市場,
這些都影響不了楚興樓裡的洛陽庶民跟富戶。
此刻,享受洛陽各項經濟利好的本土楚人,身上的腰包格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