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郡。
節度府,
大殿主位之上,隨著易州長史到來,
巡衛大將安慶,捂著額頭的手,終於放下來了,
他正了正身子,軍威赫赫,聲如洪鐘道,“今日上元節,易州軍議速速進行。”
“爾等不要在進行無謂的爭論,即使之前有罪要斬,也要等到此戰過後再說。”
“眼下隻論後戰之策,不管前事之責!”
安家村的農家子,其實一直被人低估了。
早在在武川鎮時期,他隻是沒有丁憾山、李保那些人的身份,
單論能力,他其實超過了很多人。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安慶在孟百川洛陽出事後,能順利接管步二營,還在宋國戰場打得有聲有色。
看不見的聲音,就是振聾發聵的沉默。
單論統兵治軍,在項濟麾下,也就隻有餘建山能跟他相提並論。
隨著北河王開口,大議開始了。
整個大殿,幾十位將領涇渭分明,分兩隊排開。
左側為河內係的將官,右側為河北各郡的豪強。
兩幫人馬互相冷視,皆是頭顱朝天,怒目敵對。
他們雖然同為河北勢力,但不僅互相鄙夷,且雙方的政治需求也完全不同。
河北係本土豪強認為,安家村、崔家村、江家村的人,
都是賤民出身,不配跟他們這些王侯貴族之後相提並論。
而河內係的建安軍將官,則覺得河北這些個蠢材,全特麼廢物。
打仗不行,搶功厲害,嘴巴還賊能推卸責任。
宋軍來了潰敗,高句麗軍隊來了,他們也潰敗。
可到了易州巡衛當家,一個個倒是支棱起來了。
殊不知,戰爭拚的是血性與士氣,
就羊司道這種將軍去支援,還不如彆去,
這種人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影響巡衛將官,對於戰局的判斷。
瀛海城能丟,就是因為崔昊平考慮要接應羊司道,在南門集中兵力數天。
沒想到,此破綻被朱雀軍的猛將,伍剛和田郡發現,
兩人毫不猶豫,強行破掉了瀛海城。
“目前事態嚴峻,各地都已經不好打了。”
作為易州的長史,儒家書生在大殿沙盤前,
拿著節枝,點在楚源水北,對戰局侃侃而談。
“當年秦國長平之戰,跟今日河北局勢很像。可現在的問題是,咱們前線士氣低迷,沒有人能跟趙軍打陣地戰。”
“要知道,當年秦軍跟趙軍野戰,趙軍是處於下風的。”
“整個戰場的節奏,都被秦軍掌握,所以老將廉頗才不得不防守。”
主位上,安慶知道,易州長史借了長平之戰敘事,說話還是很委婉的。
按照戰場的說法,那就是易州兵打不過趙兵。
趙軍從一個小宗族,崛起不過十年。
這短短十年內,趙帝周雲率領的軍事集團,所向無敵,連戰連捷。
先後剿滅了北狄、高句麗、關中等勢力,完成了燕山以北的統一。
“趙軍凶悍,長期處於戰場一線,易州兵卒貿然與其接觸,自是打不過的,”
易州長史說到這裡,輕撫胡須,看了一眼主位上的安慶,
見後者麵容剛毅,眼神堅定的點頭示意後,
他才行了一禮,歎息一聲,娓娓道來,
“可隨著戰場持續,隻要咱們河北糧餉軍餉不斷,那雙方的戰力就會拉平。”
“實際上趙軍比咱們兵力少一半,隻要破了無敵之威,哪怕是打一個平手,都能士氣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