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都山城。
又稱尉那岩城。
它位於鴨綠江深處的通溝河畔,
其建立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
山城東部、西部、北部均為高山,
扶餘人的城牆,延山脊而建,囊括大山數座,占地極廣。
內有五門,東門兩座,北門兩座,
西側是懸崖峭壁,因此沒有城門,
曹魏正始五年244年),幽州刺史毋丘儉,從西側懸崖偷襲成功後,
高句麗複國,在此處駐紮了大量軍用墩台,
趙軍想要偷襲,幾乎是不可能的。
南門在平原上,乃山城正門,城牆高聳,翁城龐大。
丸都山城能承擔三百年的高句麗都城,其地形得天獨厚。
外靠通溝河,山下河水,既能護城,又能取水。
城內西北、東北均有溪水,自山裡發源,流量頗豐,可謂天險之城。
丸都山城同樣是內外兩城,內城又稱王宮,建於山下平原。
這是一座功能齊備的城市,眺望台、蓄水池、點將台、練兵台,軍事功能完備。
營房、民房、糧倉、地窖,數目眾多。
最關鍵的是,山城中設有集市,還特麼有鹽窖。
狗日的,有鹽井一口,這是馬桐做夢都沒想到的。
“本以為圍城一年也差不多了。現在看,一年又一年,怕是遙遙無期。哈哈哈!!”
趙元始二年,
征東將軍馬桐,率領三萬趙軍,
於四月七日,延期兩天後,終於抵達了鴨綠江西岸的國內城。
趙國援軍的到來,讓四萬多攻打山城的苦哈哈,爆發了山呼海嘯的歡呼。
國內城上,趙軍旗幟如林,站崗士卒敲鑼打鼓,搖旗呐喊。
他們極為興奮,在這東北邊陲之地,熱情歡迎馬桐將軍,
以及,倒了八輩子血黴的三萬趙軍,入駐國內城。
一開始,都以為丸都山城是手拿把掐,高句麗殘部。
但特麼誰打誰知道,一打一個不吱聲。
“哪個傻子說高句麗滅了,老子梁仇廢了他。狗日的……”
“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薛將軍新來,快給他弄點長白山特色。”
四月七日,
趙國大軍,進駐國內城的時候,
號角嗡鳴,戰鼓如雷。
馬桐率領的軍隊,一改行軍中的萎靡,
那是鐵甲長刀,踏步如山,一萬多趙國子弟,目光炯炯,兵威赫赫。
沒辦法,該裝還得裝一下。
駐紮在鴨綠江與通溝河交彙處的趙軍,實際北疆兒郎數目不多。
隻有兩萬郡兵,梁仇兩千步兵,薛仁貴兩千騎兵。
實際上也就是兩萬四千人,控製了六萬多遼東各地兵卒,在攻打長白山內的堅城。
甚至嚴格意義上說,
趙國以四千主力,輔以郡兵、散兵,總計八萬多烏合之眾,就要拿下這場雖然無名,但卻意義重大的勝利。
張遼贏了烏桓,進入中原武廟。
毋丘儉贏了高句麗,攻陷丸都山城,基本查無此人。
遇到這種事,東征趙軍也沒辦法說理。
國內城。
兵馬如海。
趙軍嫡係營地裡。
梁仇、高舍豬等人,早早的準備好了吃食,為風塵仆仆的馬桐、薛仁貴,接風洗塵。
入鄉隨俗,長白山下,趙軍漸漸都習慣了在灶房裡吃東西。
這是一鍋亂燉,羊肉、羊雜清洗乾淨,文火燉煮了良久,肉質軟爛。
一個雙眼對中,笑起來有點憨傻的將領,
端著一大碗人參羊雜刀削麵,放在了薛仁貴的桌前,還將筷子擺好。
“羅……羅五將軍?這怎麼行啊,你可是老將啊。”
薛仁貴一開始還沒認出來,這個鬥雞眼,竟然是神機營的大將羅五。
搞清楚之後,武狀元趕緊行禮問候。
哪有外將一來,就讓神機營大將給自己端食的,這豈不是目中無人,欺人太甚!
“行了,行了。彆計較,都是些邊緣人物,裝什麼大以巴狼?薛兄弟大膽吃。”
聽著定襄郡副將張小應的話,羅五笑了笑,
高大威武的身軀,用與他氣質不相仿的行為,又給馬桐打上了一碗。
北風瀟瀟,
通溝河平原上的國內城裡,
朱紅旗幟營地,白氣彌漫,數萬大軍埋鍋造飯,安寧祥和。
可六七裡之外,山的那邊,卻是宛如地獄末日。
投石呼嘯,濃煙滾滾,兵卒吼聲震天,偶爾還傳來宛如滾雷的悶響,
那回音在長白山中,久久不停,震得積雪掉落,群鳥離山。
“張傻子,你要這麼說,老子可就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