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九月初。
天下豪強門閥,終於盼來了這個好消息。
顛倒賤民權貴倫常的關外趙國,在戰爭上遭到了巨大的失敗。
企圖染指河北的趙國皇帝周雲,與悍然北伐的梁國大都督楊重樓,
兩大戰場猛人,在五龍山遭遇,雙方展開決戰。
梁趙兩國車馬擺開,幾十萬大軍,烈日下,鏖戰三天,
最終趙人不敵,撤出了清河郡。
這是武川周雲,自馬邑崛起以來,第一次在野戰遭遇失敗。
也意味著,趙軍無敵的時代,徹底結束。
這讓天下豪強明白一件事,過去並不是胡人政權趙國厲害,而是中原王朝精兵未出。
如今,中原之國大梁,三十萬兵馬北伐,趙軍便敗走清河。
梁趙這一戰,所造的影響是巨大的。
中原各族的風向,徹底倒向梁國。
天下各觀望勢力,也紛紛選擇了偏向大梁。
在並州,河東張須陀、太原丁宏度,停止了對魏王丁肆業的進攻。
丁宏度在太原邊境修繕堡壘,因為河北一丟,太原將會成為兩軍前線。
張須陀跟趙國可沒有姻親,他可沒什麼顧忌。
消息一來,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洛陽,表示願意與梁國修好。
同時,關中等地,也紛紛出現了豪強起義。
北屈縣羌人族長抹蠍蹄,不堪趙國壓迫起兵,占據北屈一帶。
高奴縣袁家勢力,悍然殺了趙官,宣布袁家反趙。
利益決定行為!
羌人不滿趙軍的四等民製度,袁家則是埋怨金城的利益,趙人絲毫不理會袁氏。
隨著此二人帶頭,隴西地帶,複雜的民族情況,瞬間成了燎原之勢,到處是反趙之火。
如此情況,讓本就混亂的關中局勢,更是亂的不可開交。
而與趙國頹勢截然不同的是,梁國君臣表現出了強大的決心。
梁帝蕭漢,發動舉國工匠,於寇門莊建立了,龐大的冬衣生產作坊,欲要供給梁軍冬衣。
同時,以國庫為抵押,發行皇莊銀票五百萬貫,用為北伐之資。
更是將三份聖旨,派往前線,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趙人趕出河北。
五龍山!
梁旗如林,戰馬瀟瀟,煙塵滾滾。
三十萬北伐大軍,淹沒了整個五龍山大營。
此刻,梁軍上下,無不沉浸在前幾日的勝利中。
那金戈鐵馬的拚殺,血肉橫飛的戰場,以及凶悍的趙人與英勇的梁人,
哪怕到了此刻,戰鼓聲與號角聲,似乎還沒在五龍山的上空散去。
幾十萬兵卒的腦海裡,還在回蕩趙兵的怒吼,鐵騎轟鳴的馬蹄聲。
這一場戰爭太難了!
雙方都繃緊了神經,哪怕戰到最後一刻,兵卒們也不知道,誰會贏得戰爭。
可如今,艱難已經熬過去了。
結果出現。
梁卒勝了!
梁卒才是天下第一。
趙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擁有中原跟河北,梁軍將成當年曹魏之勢,立天下第一強國。
五龍山的氣運,似乎總是在眷顧中原,
傳聞當年楚太祖北伐,將北國先後出現的五個皇帝,囚於此處斬首,因此得名五龍山。
此刻,五龍山大營,號角嗡鳴。
數萬雙炙熱的眼眸,正注視點將台上的那個中原英雄。
楊重樓仿佛立於天地間,他身覆黑錦,麵色凝重,緩緩拿出一份聖旨。
北伐大都督踱步來到中央,親自給蕭蓋、寧則、郝大旗等人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宋兵驍勇,屢立戰功,梁國願與宋地永結兄弟之盟。”
“光武蕭漢以列祖列宗起誓,宋不負梁,梁永不負宋。如違此誓,天誅地滅。”
封建時期,司馬懿的行為之所以被詬病了幾千年,
那是因為洛水之盟,祖宗之誓,份量是很重的。
信!乃國之根本。
正是因為晉朝國君如此下作,致使整個晉朝所謂的忠義,天然就是一個笑話。
如今梁國皇帝,以祖宗起誓,與宋永結兄弟之盟。
足見,梁國沒有想要借機滅亡宋國。
確實,他朝梁國可以違背誓言,但違背誓言意味梁國信用掃地。
國無信,則難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