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的太行山脈,
囊括了西山、五台山、係舟山、太嶽山,乃是冀州與並州的天然分界線。
象帝胚渾散,愚公轍跡開。
橫行四極外,蟠據九河隈。
趙元始二年,九月中旬。
巍峨起伏的太行大山中,出現了怪事,
西山餘脈,飛鳥繞林,久久不下。
在鳥兒的視野裡,下方來了一群討厭的兩腳獸,不,大部分還是四角獸,
他們時不時放出冷箭,殘害鳥族,以族類身軀為食,乃域外大惡之徒。
太行山小徑,兩人寬的山道裡,
朱紅黑邊旗幟,一路起伏,蜿蜒不絕。
這支兵馬的前鋒,已經到了山澗,後軍還在山的儘頭。
雖說太行山難走,但並能阻擋趙人的決心。
青山起伏相對出,太行小徑過雄兵。
人永遠比山更高!
這是一支長達十幾裡的軍隊,他們甲胄分明,強弓勁弩。
多如稻草的鋒利長矛,在悠悠太行山下,閃爍著駭人的寒光。
趙人大纛下,一匹雄健的西域大馬,整體毛色黝黑,
馬蹄踩過小徑,發出清脆之音。
如此華貴的馬匹,馬上的少年,自是貴氣逼人。
他身覆山文玄甲,腰掛寶劍,頭挺的筆直。
即使在行軍路上,他的行為也必須一絲不苟,
否則,身後的一襲黑精甲的李將軍,就會給他一鞭子。
“坐直了!此番你統帥大軍,支援父皇,要拿出趙人的勇武來!”
“哦,母親……”
“答錯了,重新說。”
“是,將軍!”
北疆趙人,以武為尊,家家戶戶,崇尚勇武之人。
在趙人的庭院裡,可以看不見梅蘭竹菊,也可以沒有豬鴨牛羊。
但要沒有一個像樣的小沙地演武場,
那就是不求上進的家族,會被鄰居戳脊梁骨的。
因為北疆五郡之人信奉,和平與安寧,隻在軍人的刀劍之內。
如此情況下,李貴妃這次帶著最後的兩千家兵,馳援趙帝周雲。
沒想到,竟然有一萬餘趙地兒郎追隨。
他們家家有馬,兵器自帶,甲胄在平城配發,
短短七八天,一支以李家兵卒跟上官家兵卒為根基,
足足一萬五千人,士氣高昂的趙國援軍,就從雁門郡出發了。
李貞家族的智囊,幾番討論後,決定翻越太行山,
大軍走的是一條太行小路,沿著楚源水行軍,一路崎嶇,最終可以抵達易州與範陽交接地帶。
這條路隻有占據雁門、範陽、易州的勢力才能走,
不然,山澗小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幾十個人就能擋住上萬大軍。
作為支援河北的將領,李貞在雁門郡,立大纛,進行了慷慨激昂的動員。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
庶民的孩子可以死,本將的孩子也可以死。
這一次,將由九歲的三皇子李定擔任統帥。
趙人生死存亡之際,豈有皇子躲於後方之理?
李貞說的大公無私,熱血澎湃,
皇子與庶民同在,讓大軍不禁鬥誌昂揚。
但上官家主一眼就看明白了,這是要給他九歲的孩兒,早早的立下驍勇善戰的基調。
不過上官若雪沒有阻止,也沒必要阻止。
隻是趁著機會,把她的四皇子也帶上了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