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將軍,你是不知道,現在是真麻煩。周雲那個九歲的兒子,竟然又帶來了一萬多北疆子弟。”
“是啊,聽說目前在韓縣一帶保護流民,這追擊任務就更難打了。”
“可不是嘛,哎,趙軍騎兵眾多,沒有大營依托,咱們很吃虧啊。”
河北道。
巨鹿郡。
梁軍北伐大營。
帥帳裡,不停有兵卒進進出出,將各地最新的消息,帶給梁國兵部的文官。
這些兵部人員,會將各種戰況,整理成冊,彙總在沙盤、輿圖上。
目前來看,河北之戰,梁軍節節勝利,一路推進的很快。
在西線,朱雀軍終於丟失了鄴城。
名將李保接連放棄邢州、洺州,如今在高邑駐紮。
東線渤海再次被齊軍拿下,目前南野大軍主要圍繞著滄州作戰。
中線是雙方主力,趙帝周雲每退一步,梁軍北伐大營就前進一分。
楊重樓使用了三三推進戰略。
即是三支精兵為前鋒,後方跟著三萬人大軍的中陣。
前鋒可以放肆打,這中陣的十萬兵馬,能隨時支援前路。
十萬兵馬之後,才是楊重樓所在的梁軍大部。
如果中陣出現問題,遭遇圍困、襲擾等打擊,後方梁軍又能隨時馳援。
這是一套老成持重,而又不失銳氣的打法。
可以說,將梁軍兵力上的優勢,發揮的淋漓儘致。
目前河北進展順利,也是這種優勢大戰略下的正常表現。
但戰場的將軍們,永遠是戰爭的第一感受人。
無論表麵上多麼順利,可這些一線將領,就是感覺越來越困難。
郭孝恪在梁國軍議中,已經數次說了。
野戰上,梁軍同等兵力下,依舊是打不過趙軍的。
這一次襲擾遷徙流民,各部梁軍就表現的很糟糕。
戰爭的本質不能忽略,趙兵驍勇,梁國高層必須要重視。
且郭孝恪還發現一個敏銳的問題,
就是很多將軍等著分河北的大功勞了,他們不願意再損耗精兵。
與之相反的是,北疆五郡的趙人,連婆娘孩子都衝出來打仗了,
可見外界的風向,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士氣跟鬥誌。
所以現在梁軍應該要收縮,而不是進攻。
“郭將軍雖然多智,但此言有失偏頗!”
“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
鐵靴踏地的聲音,雜亂而沉重,
楊重樓在三十名虎狼的簇擁下,昂首進入帥營。
黃門儀仗開道,一路紅毯鋪地,猛士隨行左右。
楊重樓在梁軍的威信,已經不亞於曆史上各朝的靈魂人物。
就算是曾經蜀國的丞相,恐怕也就這威望了。
現如今,這些梁軍將領們,也算是看出了五龍山之戰的門道。
總的來說,就是互相騙。
趙帝周雲以為梁國隻是想要打一場,證明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