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樓,
其實是幽州東城外的一個集鎮。
隻是巍峨的幽州樓,是其中最出名的地標性建築。
跨五樓而登高,臨幽河而望京。
華詞過牌,清倌入懷,仰天地之悠悠,歎人生之苦短。
此地名噪大江南北,堪稱趙國第一樓。
天下各地文人雅士、豪商貴人,但凡來幽州的,都會到此地遊上一番。
因此,在幽州樓的下方,有數條街道,
內中客棧、柳樓、酒肆、戲院……等等,應有儘有。
作為文人雅士齊聚之地,
那自然是,但凡能留下好的詩詞,所有地方一律免單。
切莫以為,這些事是店家的行為,
實際上,趙國各大豪強勢力,早早的就留下了金銀,
但凡大才之人,都可以享受這筆銀錢。
如今趙國雄偉,正值四方擴張之時,
趙國七大望族,四大後族,無不是對人才求賢若渴。
三萬裡疆土,趙國六十五郡,
三省六部,需要大量有才之士,前往四方。
“王兄,就怎麼說。以你的才乾,敲那太阿樓的帝鐘都夠了。”楊炯回頭,憨厚的笑道,
踏步太阿樓,登臨帝王殿!
在趙國帝都幽州,自認才華絕世之輩,
可以直接去那城西帝軍之中,
在太阿樓前,有帝鼓一麵,直接敲響。
隻是這玩意風險大,
若不能通過前兩輪筆試和翰林試,
算是胡亂敲鼓,有欺君之嫌疑,得要發配關外一年。
元始三年,有很多濫竽充數者,企圖蒙混過關,
但最終,都是關外戎邊的下場。
真正通過帝試者,寥寥無幾。
也就魏州郡守、雁門郡守、邢州郡守等幾人而已。
“先彆說太阿樓了!楊兄,”王勃麵露苦澀,心有不忍道,
“你如此給我牽馬,這……這王某良心不安呢。你我一見如故,這如何使得?”
從崇文門到幽州樓,那可足足有七裡。
在龐大的六馬趙國馳道上,
右邊小路,行人簌簌。
東風吹,棗紅馬上白書生,
素衣郎在前,牽馬而走。
兩人一馬,談天論地,緩緩前往幽州樓。
“嘿嘿……沒事,楊某騎馬太多了,一騎就胯骨疼,走一走好。”
“再說,那租馬多貴啊。這玩意多租幾次,在北疆都能買一匹了。”
知己……知己啊!
王勃小眼睛一眯,差點流下感動的貓尿。
這一路,帝都幽州之行,用他的、吃他的,到頭來還要此人牽馬,
王勃啊,王勃。
你真是個畜……天才,
這種無私好人,都讓你找到了!
幽州城東,
大路向左,直通漁陽、盧龍。
小路向右,前往那幽州樓一帶。
王勃坐著棗紅馬,有一搭沒一搭跟楊炯聊著,一路緩緩而上。
越是了解楊炯,王勃就越是佩服此人的務實。
在隻言片語中,楊炯竟然對法學頗有研究。
對趙國法紀之事,可謂背得滾瓜爛熟。
哼哼……背下來有什麼用?要會用。
“楊某認為,趙國定都幽州後,重修的趙法,堪稱神來之筆。”
“由此可見,趙人裡麵,還是有很多厲害的法家,希望我也能進去……”
楊炯的話,王勃漸漸聽得很認真,
趙法,的確有可取之處。
其中,凡死前喊冤者,行刑必須停止,
打回郡級衙門重審。一切案卷,必須皇帝過目後,才能執行。
這一點,王勃就很認同。
還有更厲害的,
各郡各地,都有巡街禦史。
但凡有冤屈之人,可當街攔路,
案件最低由郡一級處理。若是情節嚴重,便可改為京案。
幽州城外,
跨馬而走,
王勃認為,有冤得審,乃為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