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啊。袁大儒,我的袁大人啊,人命關天,快去禮部,重新查卷。”
“是,是尚書莫慌,我等立刻去查。快,跟上,全部都去。”
帝都幽州,
就在皇帝北宮,禮部官員如喪考妣,
一個個急匆匆的出了武德殿,連滾帶爬的趕去禮部時,
位於崇讓坊的禮部大院,內中卻是一片喜慶。
科舉之事!
為禮部所負責,
在這個趙國大事件中,禮部榮當主角,那自然是威風的很。
自古但凡這種好事,哪怕過點手,那必然都是沾滿了油水的。
貢院檔案房有十間小屋,
這次幽州的所有卷宗,便存儲在此地。
一間青磚小屋前,衙役小吏是個壯漢,
他諂媚的笑著,替禮部員外郎大儒劉晉卿,搬來了大量卷宗。
壯漢還很貼心,將這些試卷一一擺開,笑眯眯的道,
“啟稟劉大人,這一堆是北疆子弟。這一堆是遼東子弟。”
“這一堆是各郡族人。這些最多的啊,全是布衣、商賈。”
“哼哼,區區布衣,也敢亂想?”身覆朱紅官袍的員外郎劉晉卿怒不可遏,鄙夷道,
“把這些都送去柴房引火,都是些不入流的東西。身為賤民,就該認命。”
“明白嘞,劉大人放心,馬上解決。”
能給大儒劉大人跑腿,那是榮幸啊。
衙門壯漢興奮出門,還小心的關好鏤空木門。
殊不知,他現在燒的不是卷宗,而是整個禮部的命!
趙國新立,
很多東西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科舉一事,在試卷封存上,確實沒有後世那般謹慎。
宋代有封彌院,對於科考一事,乃曆朝之最。
可趙國安穩才兩年,至今還忙著四處征戰,這些東西並未顧及。
禮部員外郎劉晉卿,最近得了不少銀錢,
他可威風的很,這個大人托關係,那個大人物請他喝茶。
此刻,劉大人還在想著,今夜出了禮部,他要去那間柳樓找人彈琴論道。
話說宣風坊又來了幾個胡姬,那番邦舞蹈想想就來勁。
可就在他想入非非之時,
忽然,劉大人聽見了大院裡,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跟雜亂的呼喊聲。
這種情況,不禁讓劉晉卿感到奇怪,
一般來說禮部不用來這麼多人。
帶著疑惑,大儒劉大人緩緩來到門外,伸長腦袋一看,不禁迷茫了。
侍郎袁大人?還有不少上官?
什麼情況,這都考完了,
一大堆人急急忙忙的跑來了他這個冷房衙門乾嘛?
“劉……劉晉卿!本官問你,這次科考的一萬多份卷宗呢?”袁大人沒有廢話,一來就氣喘籲籲的直入主題。
“一,一萬多份卷宗?”此情此景,劉晉卿都有些口吃了。
他如何看不出,科舉之事,肯定是出大問題了。
早點來啊!
為什麼不早點來啊。
下一刻,劉晉卿低著頭,眼神閃躲的指著院子中間的大火塔道,
“半個時辰了,應該還有個兩三千份吧。袁大人看夠不夠用?”
禮部,自古都是用紙大戶。
考慮到機密文件,一般在院中有一個火塔,用來燒掉無用卷材的,
作為六部之中,長期跟考卷打交道的教育之地。這沒個大火塔可真不行。
望著院子中間的熊熊大火,
那炙熱的溫度,卻讓袁子路手腳冰涼。
袁大人怒極反笑,癲狂的冷哼兩聲,指著火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