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趙帝周雲_楚兵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兵 > 第1045章 趙帝周雲

第1045章 趙帝周雲(1 / 2)

“噗噗噗噗噗……”

昏暗的大殿裡,腳步聲很雜亂,各種身覆黑錦衣的武川嫡係子弟,來來回回。

一張巨大的輿圖,被火光照亮。

輿圖前,右相李宣眉頭緊皺,在仔細盯著幽州各處的兵力分布。

在他身後的大殿中央,有一個二丈見方的沙盤,上頭是趙國幽州各市坊的等比模型。

地宮龍台下,燭火搖曳。

隨著一個個暗衛、影衛、中樞院等核心人物抵達,

幽州各處的情況,漸漸彙聚到了地宮之中。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在這場風雲攪動的幽州亂局裡,皇帝的勢力當然不可能毫無察覺。

“啟稟右相,我們已經發現很多過去消亡的遺族,霍氏、公孫氏、蜀王劉氏、會稽項氏……等等,這些人都將參與此次動亂。”

“你錯了!”燭火陰影中,李宣猛然回頭,那是一雙煞氣逼人的眼睛,

“在武川趙國崛起的過程中,這些人擁有比北疆各族更強的底蘊,他們迅速融入了趙國,其中不乏有進入高層的人物。”

“聖武三年,霍長真死在上黨郡,證明了一件事。霍家餘族很可能就在我們最強的幾個勢力中。”

“這場動亂,根本就是他們造成的,而不是什麼所謂的參與!”

“下去吧!繼續探查……”一道威壓無窮的聲音,從地宮黑暗深處,帶著無可置疑的語調傳來。

武川嫡係子弟,先是一驚。

知道皇帝在後方,便對黑暗中行了一禮,麻利的離開了。

龍台深處,猙獰的石頭龍椅上,

趙帝周雲仰頭閉目,

夜,已經深了!但這位大趙皇帝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幾天,將會是一場多方勢力的決鬥場。

其實,這是武川趙人十幾年的遺留問題。

天下各族的力量,很難徹底消亡。

尤其是那些擁有強大家族底蘊跟傳承的大姓,他們的後人往往比普通人容易冒頭。

實際上,中原的曆史可是從廣義上,看為五代宋之前,與五代宋之後。

哪怕到了五代十國,很多名臣、名將的影子,甚至可以追溯到漢初。

那些宗族擁有強大凝聚力,他們失敗時散在各處,興盛時便又聚在一起。

他們掌握了高於庶民的財富、見識、知識儲備,並在一次次王朝更迭中,進化出了完美的適應手段。

這也是為什麼,在五代宋之前,

哪怕中原民族朝堂衰弱,隻剩一口氣吊著了。

在邊疆、在地方,中原民族依舊有能力跟外族扳手腕,甚至將某些強大的異族政權打的頭破血流。

而這種現象,在宋之後,尤其是大元王朝之後,幾乎不存在了。

因為,地方強大宗族模式徹底瓦解,文臣文閥上位。

但連製定文尊武卑的趙匡胤都看不起文臣,足見文人是沒有本質權力的。

沒有根基的力量,就是一盤散沙,不足為懼。

門閥大族,在武力上確實有好的一麵,但在其他領域,卻是趙國的巨大危害。

尤其是那些已經隕落的遺族,他們眼裡可沒有什麼庶民疾苦,饑寒交迫。

在心理上,他們的祖先曾經位極人臣,甚至當過皇族。

所以他們從來不覺得他們是庶民,這些族裔一直認為自己高高在上,隻不過暫時落魄而已。

幾百年來,更迭了多少皇帝,但世家大族的傳承,依舊源遠流長。

寄生進入趙國朝堂的,不是一兩家勢力。

此刻,地宮之中,

榆木雕龍大牌上,掛著的各家小竹牌,已經多達三十七家了。

也就是說,最近幾百年的宗族,都看好大趙。

在這些遺族裡,甚至有北魏元氏的後裔,藏在趙國的朝廷官員裡。

不過目前來看,那些人都是苔蘚之疾。

當下最先要對付的,也是最強大的遺族。乃是二十幾年前,足以攻滅天下的強大勢力,長安節度使——霍守鎮。

“啟稟陛下,臣可以確定,霍守易的東霍力量,在惠安坊、崇仁坊等地,藏匿了三千人。”魏征對黑暗深處行了一禮。

他是刑部尚書,兼職掌管四獄門,壓製江湖三教九流。

帝都幽州的一切,本應該都在他的監控範圍。

地宮裡,見陛下沒有阻止,長須烏發的魏行遠,雙目如電道,

“目前情況有一些詭異。很多河北、遼東宗族,本不該卷入這場鬥爭,但他們似乎都在集結人手,欲要加入這場皇子之爭。”

“而且在影衛之中,出現一些奇怪的情況。”

“似乎……似乎還有一支神秘力量,在調動影衛。臣請陛下重視聖皇後。”

“哼哼!!不知死活。”黑暗中,傳來了一陣帝王冷哼。

下一刻,皇帝周雲天威煌煌的聲音,在龍台深處響起,

“朕知道是誰,影衛的事暫且不用管。”

“李宣、魏征、王勃,現在你們三人負責信兒跟定兒的情況。”

“這場衝突,必須壓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子,三皇子?!

說到這裡,地宮中的三個重臣,皆是麵麵相覷,目露難色。

天下間最難對付的,不是強大的敵人,而是自己的親族。

太子李信跟三皇子李安的力量,不就是大趙皇家的力量嗎!

他們的損耗,就等於是趙國皇帝的損失。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