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在看到江陵的支援軍抵達襄陽後,鬆了一口氣。
“江陵這邊收到消息後,便連夜派兵前來支援。可是,一路前來,似乎難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負責這一次帶兵支援的江援官叫蘇從,武將出身。
如果非要沾親帶故的話,他與大文豪蘇東坡有些關係。
但到了他們這一層,關係又算是比較疏遠了。
李曾伯說道:“難民剛開始暴動的時候,可是有十幾萬人。現在減少的原因,可能是知道你們過來了,還有朝廷那邊下令鎮壓。”
其實李曾伯也感到奇怪。
這兩天,難民一下子就少了一大半。
這種情況,李曾伯其實是覺得不正常的。
他清楚那幫難民,如果達到目的,不可能會這麼快就疏散。
雖然從一開始,李曾伯就懷疑,這一起難民暴動的背後,肯定是有人主使。
這些難民,他們本身就如同一盤散沙。
若是沒有人把他們聚集在一起,隨著風一吹,就會飛往四處。
想了想,李曾伯說道:“從難民開始爆發後,我們便開始鎮壓。其實鎮壓難民並不難,主要是難在還有不少百姓加入其中。”
“事實上,難民隻有幾萬人,可隨著佃農的加入,一下子就達到十幾二十萬,這才導致鎮壓比較棘手。”
難民殺了便殺了。
可百姓這些,他們加入隻是一時受到其他難民的教唆,再加上這些年來,連年戰爭,百姓生活確實過得苦。
就如同乾燥的樹葉一樣,隻要有一點火星,就會立刻熊熊燃燒起來。
李曾伯儘管下令鎮壓,可是不敢亂來。
一旦把百姓真正激怒,整個襄陽的百姓都加入難民進行暴亂,哪怕江陵的支援過來,也起不到作用。
隻是,前兩天明明還有不少難民暴亂,這兩天一下子平息很多,李曾伯心裡是感到蹊蹺。
轉而一想,沒有難民暴亂,他反而輕鬆了一些。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先去剩下的難民都鎮壓才行。”
李曾伯可是剛剛經曆了難民暴動的畫麵,儘管兩天是平息了,不知是不是在謀劃著下一次更凶猛的暴動。
蘇從站在城樓上麵,看著襄陽城的情況。
經過難民幾天的暴亂,此時整個襄陽城破壞不堪,一片狼藉。
儘管這時還有一些百姓在路上行走,可整個襄陽城,如同剛剛遇到大災難後的情況。
蘇從沉吟一會說道:“其實襄陽這邊難民暴動,江陵那邊也有一些地方有難民進行暴動。隻是,那些難民人數比較少,我們迅速做出決定把他們鎮壓了,才沒有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
“但難民的秉性,想必你也清楚。除非是已經獲得他們想要結果,要不然肯定不會就停息。”
遲疑一下,蘇從又說道:“最主要一點,襄陽這邊的難民,看起來很有紀律性。說明,背後有人在主使。感覺,他們不像是難民,他們的紀律,甚至比我手底下的士兵還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