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帽子,李輝迎向印度洋的海風,他等待這一刻許久了,現在終於如願。
“海因裡希中校,按照命令,我們已經到達阿達萊,但是前方部隊表示,他們並沒有看到接應的友軍。”
就在李輝對著大海興奮的時候,西切拉卻報告說,前方部隊沒有遇見接應的友軍人員,而且現在也沒有接到獲準進入摩加迪沙的命令。
“讓部隊原地等待,我們距離摩加迪沙隻有不到五十公裡,沒必要太緊張。”
李輝倒是沒覺得怎樣,意大利軍隊一向不靠譜,接應的人員遲到,也是合情合理的。
畢竟他來意大利以後,軍方能按時完成的事情,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黃昏時分,一支車隊由摩加迪沙方向駛來,他們是來接應的,不過看樣子,好像隻能一起在阿達萊過夜了。
共享晚餐時,一名會普魯士語的中尉和李輝聊了許多,主要是關於局勢的,讓李輝不免感到一絲意外。
墨索裡尼又殺回去了,他剛剛返回米蘭,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在媒體渲染下,他被塑造成一個為了意大利的複興,而甘願背負罵名,並在利比亞成功策劃了索馬裡行動的忠義之士。
是他締造了意大利王國在索馬裡的擴張行動,並成功擊敗了不列顛人,為意大利贏得了一個進軍印度洋的支點。
而這位狂徒,竟然恬不知恥地接受了這個設定,他表示意大利王國已經具備一切條件,是時候收複古羅馬時期的版圖了。
在他的煽動下,米蘭,都靈,熱那亞等城市都爆發了遊行,人們要求伊諾蒂當局采取有效行動,入侵更多地方,恢複“失地”,並通過劫掠,把財富帶回意大利,改善經濟。
這等於把伊諾蒂架在火上烤,首相府很被動,而國防部方麵,也感覺到了壓力。
現在不是兩千年前,地中海周邊地區早就劃分完了,形成相對穩定的勢力範圍。
如果真的按照墨索裡尼的想法來,那麼意大利等於同所有歐羅巴列強開戰,結局根本不用去猜。
中尉感到憂心忡忡,害怕局勢進一步惡化,而李輝卻覺得他有些多慮了,以意大利的實力,彆說列強了,歐羅巴隨便一個二流國家單拉出來,意大利都未必是對手。
國防部那群大佬不是傻子,特彆是卡爾多納,他如果對自己的軍隊有信心,根本不會有那次長談。
所以這場仗打不起來,即便是打,也隻會挑更軟的柿子。
不管怎麼說,這名中尉算是給自己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李輝覺得自己應該加速回到薩克森去,墨索裡尼在意大利的威望越加鼎盛,等這位狂人獨攬大權的時候,歐羅巴恐怕會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暴。
88坦克團可是自己好不容易拉扯起來的,付出無數心血,如果離開太久,搞不好就要便宜了彆人。
隨著第二天到來,李輝在接應人員的幫助下,帶領部隊開赴摩加迪沙。
然而剛剛入城,他就見識到一場混亂,隻見一群黑衫軍成員正和國防軍大打出手,雙方在街道上如同流氓一般揮舞著拳頭。
“發生什麼事情了?”
李輝帶著疑問說道,而同行的中尉撓撓頭,不好意思的表示,最近在摩加迪沙,這算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在墨索裡尼的慫恿下,黑衫軍的行為越發大膽,特彆是在索馬裡,這些家夥認為占領摩加迪沙後,應該擴大戰果,向索馬裡以外的區域擴張影響力。
而國防軍畏手畏腳的行動,讓他們感到憤怒,於是雙方經常發生衝突,在禁止械鬥以後,就經常上演這種街頭群架。
李輝來了興致,他摘掉帽子,脫掉了普魯士軍裝,鑽出裝甲車,看著兩夥人的“激烈戰鬥”。
不得不說,意大利軍隊打仗可能不行,但打架絕對是把好手,這些人的拳頭又快又準,雙方沒打多一會兒,就都鼻青臉腫的。
這場鬥毆持續了不到二十分鐘,就以人數占優的國防軍獲勝告終,隨著道路恢複,李輝的車隊繼續前進,他們被安排在靠近海濱的一片工廠區入駐,倒是符合機械化部隊的設定。
然而李輝不想再等待了,他通過電話找到了斯卡托中將,這位大忙人如今也在摩加迪沙,並且擔任駐索馬裡遠征軍的副司令。
兩個人隻是簡單聊了幾句,李輝便爭取到一個明天下午的見麵機會,他準備攤牌了,他不要留在這裡,而是要回羅馬去。
所以當兩個人見麵的時候,李輝便非常直接地道明來意,自己在索馬裡的任務已經完成,局勢穩定,剩下都是意大利的行政事務,他在與不在,幾乎沒有區彆。
“可是我覺得,我們還是很需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