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帝國“拱治”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夜,天明帝國的京城皇宮之內,正在通正殿內批閱奏報的老皇帝,接到了外出巡遊的皇太女的加急奏報,其中言道七月初一日,倭桑瀛人在濟城的大軍突然來犯我軍硝山大營,硝山大營官兵在指揮使杜明率領之下,力抗來犯的倭桑瀛軍,同時設計迂回穿插奇襲濟城,而後兵峰回轉與固守硝山大營的主力前後夾擊,大破倭桑瀛軍,斬敵首山下義仁及以下將官三十七人,敵侵奪督將鹿野明城兵敗自裁,此戰我方以七千人為代價,前後共殲敵四萬餘人,收複濟城,奪回被倭桑瀛人數年所搜刮的物資、糧食、金銀等物,其數甚巨。
老皇帝接到奏報之後一陣驚疑,驚得是天明帝國的軍隊在短短幾日之內居然殲滅了一支四萬餘人的倭桑瀛軍隊,而且還奪回了濟城,堪稱是近十年來,對倭桑瀛人作戰最為驚豔的一次勝利。
疑的是倭桑瀛人幾年沒什麼大的動靜,怎麼突然在這幾天就與淮州硝山大營的守軍打了這麼一場大戰,而且這硝山大營的指揮使名聲不顯居然有如此將才,以弱勝強,僅以七千守軍為代價就殲敵四萬餘人,讓人難以置信。
果然第二天一早,兵部閣轉呈的一份硝山大營指揮使杜明的奏報解答了他的疑問。
杜明這份奏報中詳細講述了硝山之戰的起因、過程、結果和細節,其中提到是因為倭桑瀛本土到來的援軍,促使鹿野明城進攻硝山大營,而這次的戰鬥,是由皇太女殿下製定了全部的作戰計劃,並親領三千騎兵長途奔襲攻陷濟城,並在其後折返兵峰,掃蕩沿路木堡,又派伏兵用火攻之計燒毀敵方大營,最後與自己兩路夾擊,這才覆敵全軍。而自己隻是堅守大營,為皇太女殿下爭取時間,並執行皇太女殿下的計劃而已,他自己不敢居功。並表示由於硝山一戰天明帝國的軍隊所剩僅數千人,如此時淮州其餘各地倭桑瀛人聞風而來,那定然難以抵禦,故請朝廷速派大軍前來支援,以穩固目前的局勢。
杜明奏報之中對斬敵數量,及收複濟城之後繳獲的物資、糧食、金銀等物的數目,與皇太女的奏報一般無二。而杜明的奏報日期比帝女的奏報還要早一天發出,隻是因為帝女用了她特殊的身份加急奏報,才提前了一晚送到老皇帝的手中。
老皇帝看過杜明的奏報沉吟半晌,卻突然露出一抹會心的笑意,他對自己這位女兒的剔透心思,此刻已經是洞若觀火。她在幫助自己除去曆王蕭威之後,便借巡遊民情的理由跑出了京城,這是明顯的不想摻和到之後的政務之中,如果憑著皇太女的身份,和帶兵勤王鋤奸的不世之功,再參與到政務之中,借此掌握了太多的權力,那麼一定會遭到自己這位好不容易才重新奪回權力的皇帝猜忌,她定是想著,即便是父女,當站在權力頂峰之際,一旦有所不慎也會生出嫌隙。
而這次與倭桑瀛人的硝山戰役,自己這位女兒一定才是真正的主導者和決策人,憑借她皇太女的身份,硝山大營的將領們不敢違逆她的意願,雖然沒有自己這位皇帝的詔書,但是臨機決斷調動兵馬抵抗外敵也不算有錯。
但是她並沒有承認是自己做的,而是將這些事完全推到了杜明的身上,作為硝山大營的指揮使,在敵人發起進攻之時,調兵遣將出兵禦敵,是名正言順的事,既將她自己稍顯越權的行為掩蓋了過去,又不與下麵的將士爭功,免得遭到自己猜忌她擅權調兵、功高震主。
其實老皇帝的心中並沒有猜忌他這位女兒的想法,他在這位女兒的幫助下,除去了曆王奪回了權力,再掌朝綱、重禦天下,恢複了天子權威,可謂是中興之主,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他繼位四十七載,與兩代曆王明爭暗鬥多年,縱然有些才智,也早就耗光用儘了,如今年事已高,他隻求能夠在最後的時間裡鞏固剛剛掌握的皇權,在他中正平和的施政之下,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過上幾年好日子,便沒有了更多的奢求。
至於權力,他已經立了帝女為皇太女,這皇位早晚是她的,權力早一點交給她和晚一點交給她又有什麼區彆呢?
其實老皇帝在之前對帝女雖然疼愛,但也是有諸多的失望之處,自從兩名皇子相繼死後,老皇帝夜深人靜之時,並不是沒有幻想過如果有一天除去了曆王蕭威,自己重新奪回權力,那等到他這位皇帝大限將至之時,將這萬幾宸翰之任交給他這位女兒。
他通過不斷的觀察發現,帝女雖然武藝過人,外柔內剛,但是很多時候有些怯懦,一旦逼到急處,處事又難免極端不顧後果,老皇帝每每想到此處就是一陣唏噓不已,感歎帝位後繼無人。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從這個女兒出嫁涼州不成,半路被截殺死裡逃生秘密返京之後,一改往日的性格和做派,不僅思慮縝密,幫助他完善了許多謀劃,而且行事果決,作風狠辣,完全具備了作為一代雄主的風姿,幫助他除去曆王蕭威之後,又懂得韜光養晦,避嫌去疑,深通明哲保身之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