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八人參賽的神魔大戰而言,四種固定身份牌的數量分彆如下:主神牌1張、神官牌2張、邪魔牌4張、內鬼牌1張。”
“主神和2名神官屬於同一陣營,4名邪魔為同一陣營,內鬼自己是一個陣營,因而實際上參賽玩家共分為三個陣營,大家各自為自己的陣營而戰。”
“但由於除了主神之外,其他玩家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因此到了實戰之中並不會那麼明朗,各位玩家還需要猜測其他玩家的身份,據此來展開各種具有策略性的鬥爭。”
聆聽至此,許瞬以手支頤道:“看來這遊戲應該就是跟現實世界中的七國殺、戰國策、運籌帷幄之類的桌遊差不多,主神、神官、邪魔、內鬼分彆對應主公、忠臣、反賊以及內奸。”
但聽達莉婭續言道:
“跟著便到了挑選神魔牌的環節。”
“神魔牌亦即角色牌,本次遊戲共準備了24張完全不同的神魔牌,待身份分配完畢後,每名玩家將隨機獲得3張神魔牌,而後必須在30秒鐘之內選出其中一張作為自己的角色來進行遊戲。”
“每張神魔牌都擁有一到兩項技能,玩家將通過使用自身角色的技能配合遊戲中的各種卡牌來展開相應的行動。”
“待所有玩家都選定神魔牌之後,遊戲便進入分配血量的環節。”
“主神玩家在其角色血量的基礎上額外增加1點血,而其他玩家的血量則按各自角色的血量為準,有的是3點血,有的是4點血。”
“接下來分配手牌,先對遊戲牌進行洗牌,跟著隨機分配給每名玩家4張手牌,這些手牌稱之為起始手牌。”
“進行遊戲時,由主神開始,按逆時針方向以回合的方式進行。”
“即每名玩家都有一個自己的回合,一名玩家回合結束後,其右邊的玩家回合開始,依次輪流進行操作。”
“正常情況下,每名玩家的回合都分為六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判定階段、摸牌階段、出牌階段、棄牌階段以及結束階段。”
“準備階段:通常可以跳過,有些角色可以使用此階段的技能。”
“判定階段:若玩家麵前橫置著延時類魔法牌或者神罰牌,必須依次對這些卡牌進行判定。”
“摸牌階段:玩家從牌堆最上麵摸兩張牌。”
“出牌階段:玩家可以使用任意張牌,用於加強自己或攻擊他人。”
“每個出牌階段僅限使用一次‘攻’,且任何一名玩家麵前的判定區或裝備區裡不能放有兩張同名的牌。”
“玩家每使用一張牌,即執行該牌之效果,如無特殊說明,遊戲牌在使用後均需棄置,即放入棄牌堆之中。”
“棄牌階段:在出牌階段中,不想出或沒法出牌時,就會進入棄牌階段,此時檢查手牌數是否超出當前的血量(手牌上限等於當前血量),每超出一張便需棄一張手牌。”
“結束階段:通常可以跳過,有些角色可以使用此階段的技能。”
“接下來再簡單介紹一下遊戲牌的組成。”
“遊戲牌分為基本牌、魔法牌、神罰牌以及裝備牌。”
“基本牌分為攻、防、藥三種。”
“攻的作用是可以對其他玩家展開攻擊,若對方沒有使用防進行抵禦,則其將被扣減1點血。”
“而防則是用於抵消攻的效果的基本牌。”
“至於最後的藥,它的作用是可以在出牌階段恢複自己1點血,或是在一名玩家瀕臨死亡時使用它進行搶救。”
“但若目標遭受到的傷害出現了溢出的情況,則需按溢出的量來使用相對應的藥才能將其搶救回來。”
“比如說一名玩家在剩餘1點血的情況下遭到了神罰中的天雷之罰,則其傷害溢出2點,此時總共需要使用3張藥才能將之搶救回來。”
“至於剩下的魔法牌、神罰牌以及裝備牌在這裡就不展開說明了,大家等會在遊戲中一邊玩一邊了解即可,遊戲都這樣,玩著玩著就明白了。”
“然後是關於角色死亡的問題,當一名角色的血量降到0或更低時,即進入瀕死狀態,除非自己或他人在此時用‘藥’來搶救該角色,否則該角色出局。”
“角色出局後,棄置該角色所有牌及判定區裡的牌,並亮出身份牌。”
“任何包括邪魔在內的玩家隻要除掉一名邪魔,立即摸三張牌。”
“若主神錯殺了神官,主神需要立即棄掉所有手牌和已裝備的牌。”
“最後是觸發遊戲結束的條件,當主神死亡時,此時若內鬼是唯一存活的角色,則內鬼獲勝,除此之外的情況均為邪魔獲勝,不論邪魔角色是死是活。”
“而當所有的邪魔和內鬼皆已死亡時,主神和神官都會成為獲勝的一方。”
“遊戲的基本規則大致如此,現在再來說明一下玩家的積分算法以及晉級規則。”
聽到這裡,許瞬雙眸登時一亮:
“對於老玩家來說,這個才是規則的重點,畢竟其他規則和我們已經熟知的同類遊戲基本一致,隻有這個積分算法和晉級規則是特殊的,這個才需要重點了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