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非常關鍵。”徐洋一邊揉拌,一邊對旁邊認真觀摩的餘幼薇和小圓講解。
“調味料的比例要達到完美,任何一道調味料放多或者放少,都會破壞平衡,無法使這道紙皮燒麥達到最完美的美味狀態。”
“生抽用來提鮮鹹,老抽用來增色,鹽則是用來定底味,胡椒粉去膩增香的點睛之筆,比例必須精確。”
今天做的紙皮燒麥,徐洋還特意進行了升級,往基礎餡料裡又加入了少量提前調味炒製的豬肉末,以及一顆顆飽滿油潤的鹹蛋黃。
“小圓,挑選的蛋黃都檢查過了嗎?”徐洋問道。
“老板放心!”小圓拍著胸脯保證,“都是按您要求挑的最新鮮、最優質的鹹鴨蛋剝出來的,個個酥沙流油,我挨個聞過,保證沒有一點蛋腥味!”
有了豬肉末的加入,餡料的肉香會更富有層次。
而那金紅誘人的鹹蛋黃,不僅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更會在咬開的瞬間,貢獻出沙沙的、鹹鮮流油的獨特口感,極大地豐富了燒麥的整體風味。
此時,餘幼薇那邊也已經將麵揉到了最佳狀態。
那麵團光滑如緞,彈性十足。她走出來,洗淨手,自然地加入到包製燒麥的工作中。
由於經過了徐洋毫無保留的教導,再加上餘幼薇和小圓本身在美食方麵就有著超乎常人的領悟力和動手能力,她們現在包製紙皮燒麥的手法已經相當純熟。
擀皮、填餡、用虎口輕輕一掐、露出餡料……一係列動作如行雲流水。
她們包出來的紙皮燒麥,在外形上已經和徐洋親手包的幾乎一模一樣!
一個個形如石榴,頂端蓬鬆如花,薄如蟬翼的麵皮隱隱透出內裡豐富的餡料,精致又誘人。
包好的燒麥被整齊地碼放入蒸籠中。
徐洋拿起一個小的噴水壺,在燒麥表麵,尤其是褶皺聚集、麵皮較厚的頂部,均勻地噴上了一點清水。
“褶子的部分比較厚,不噴一點水,蒸出來口感會偏乾硬。”徐洋解釋道。
“要讓紙皮燒麥達到完美,可以說從選料到蒸製的每一步,都是關鍵,細節決定成敗。”
蒸籠交替上鍋,灶火重新燃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濃鬱的混合香氣。
米香、肉香、菇香、筍鮮、以及那若有若無的胡椒辛香和鹹蛋黃的獨特油氣都開始如同有了實質。
從小院彌漫開來,強勢地穿透牆壁,飄散到老城區的街巷之中。
“咕嚕……”不知道是誰的肚子先不爭氣地叫了起來。
附近的街坊鄰居們,剛剛起床不久,正準備弄點簡單的早餐,猛地聞到這股勾魂奪魄的香氣,一個個都被饞得抓心撓肝,舌頭都恨不得掉出來!
尤其是那位嗅覺堪比警犬的張大爺,他剛出門遛了兩步路,這股香味就如同精確製導的導彈,直接命中了他的味蕾神經。
他深深地、貪婪地吸了一大口,然後緩緩吐出,臉上露出了既享受又“痛苦”的複雜表情,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唉!小徐這孩子……手藝好是真好,可怎麼天天都搞出這麼大動靜?這香味……還讓不讓我們這些老年人活了?我都這把年紀了,每天怎麼受得了這麼多好吃的?!”
他咂咂嘴,把喉嚨裡的口水吞咽了回去,隨後眼神逐漸堅定起來,自言自語地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