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已補4千)
按照規定,許欣月是不能端鐵飯碗的。
因為她的成份在此刻還有諸多限製。
但古人常說,學無止境,多學點東西,總能用得上。
況且,雖然許欣月想當大夫,的確有很大的困難與阻礙。
但是……何雨柱卻相信自己能夠擺平。
如今的許欣月已經嫁給工人階級,對她和她家的處罰也已經清算了。
還有,自己給領導提供了那麼多的糧食,拯救了曾經上萬的人,他聽領導說,過不了多久,上麵對他的嘉獎就會下來了。
隻要嘉獎下來了,相信上麵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的決策。
所以,何雨柱一點也不擔心。
但是……這僅限於大風暴來臨之前。
沒有多長時間了。
66年轉眼間就到了。
真正艱難的是66年到76年這段暴風雨時期,許欣月與婁曉娥這樣的成份是比較容易被攻擊和處分的。
其實何雨柱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那就是舍棄這裡的一切提前離開津市前往香江。
帶著一家人去香江定居。
等10年暴風雨過去後,就是改革開放時,到那時候回來,華國會有更多的機遇。
而這10年卻恰恰是湘江的高速發展時期,隻要抓住了機會,應該能在香江混的風生水起。
即便不能,他有係統有空間有吃不完的糧食,還有金魚無數,即便不是生產,不找工作也能吃幾輩子。
可是……
何雨柱卻不願意當逃兵。
他更不願意離開內陸,他想參與改革建設,他更想見證華國的飛速發展。
所以,逃往湘江這一想法也隻是一瞬間。
一瞬間過後他就已經忘記了。
香江這條路,他不打算走。
……
兩日後,何雨柱下工回到四合院。
剛進入中院,就聽到後院傳來打雜聲,咒罵聲,還有啼哭聲。
其中還有許欣月的勸解聲。
還有聾老太的敲打地麵聲
何雨柱放好自行車就往後院跑,都來不及把車上的東西取下來拿回家。
“這是我和婁曉娥的事,是我們兩口子的事,你是誰?你td有什麼資格教訓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