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誇張。”蕭楚生應了一句。
不過在他印象裡,這還遠遠不是這款頁遊的潛力,他甚至都不需要買所謂的廣告,任憑口碑流量發酵下去,都可以躺贏。
這就是強社交屬性遊戲的魅力,隻要操作好了,其帶來的優勢是巨大的。
按照蕭楚生的印象,開心網巔峰時靠著包括開心農場和搶車位在內的這些頁遊,搞出了幾千萬的用戶。
雖然後麵落魄了,但歸根到底還是產品力和內容的問題。
畢竟當時那個年代,幾乎各家互聯網公司都在想著同一個問題,就是流量變現。
如果無法實現流量變現,那麼再龐大的流量最終都無法支撐公司的運營,開心網就是這樣的例子。
但龐大的流量對於蕭楚生這樣見識過了流量玩法的人來說,想變現簡直不要太簡單。
甚至……他壓根就不需要變現!
為什麼?因為蕭楚生是玩實體經濟的,他完全可以賠錢養著這麼龐大的流量池,就單純讓這波龐大的流量作為他推廣的後花園。
這就是單一的互聯網公司難以比擬的地方,他們正因為吃了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紅利,本身又沒有經濟基礎支撐,所以抗風險能力極低。
其實類似的路徑,上輩子成功的企業家們都有踩過,比如當時國內最早搞電商的雷布斯。
可以說雷布斯一生都跟互聯網糾纏不清,所有人都以為他會是互聯網的一大主力軍,結果……
人家轉頭乾實業去了,抱著互聯網貼身肉搏,用互聯網的流量做成了實業。
結果雷布斯玩了十幾年的梗,被網友們鬼畜了十幾年,硬生生成了國內第一大網紅頭子。
世界就是這麼魔幻,最想做互聯網公司的人做成了實業家,用最抽象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所以說,流量是工具,該怎麼玩好才是關鍵,互聯網並不會獨立於實體業務存在,它的意義就是為實體經濟賦能,讓科技與生活融合,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深知這一套發展路徑的蕭楚生,已經領先於這個時代的所有人,掌握了一把最鋒利的劍。
畢竟……另一個能把這一手玩好的男人,雷總這個時候連米這家公司都沒成立,這會甚至都沒離開金山。
“不過他好像就是在今年年底離開的金山,然後揣著銀行卡裡冰冷的幾十億迷茫……”
某畜生心想,啟動資金就幾十億,他這麼一個從小笨蛋那裡順走兩百塊作為啟動資金的小卡拉米果然還是差了點意思。
但也沒辦法,草根想從社會底層爬起來,哪有那麼容易?
“下一個業務,做下一款頁遊。”蕭楚生跟劉雨蝶說道:“這一款遊戲就這麼先運營著,我們的目標是做這種高效且高質量的遊戲,迅速把用戶吸引過來,打造社交生態。”
現在開心網的模式,其實有點像微博,但蕭楚生刻意模糊了其定位,就是為了方便後麵立刻轉型。
目前的流量還是不夠多,以至於生活分享等這些內容還是不夠多。
劉雨蝶對此沒有意見,但她也確實問出了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都會問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