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也算不上蕭楚生的牌,而是一個必然的商業定律。
一個新進入行業的品牌,根本不可能為了一個不確定能不能成功的模式砸一大筆錢去開自己的牧場。
而這恰恰就是蕭楚生敢的,他可以砸大筆錢在全國範圍裡包下屬於自己的養牛場,來專供自己的品牌。
因為他能自給自足,自產自銷,所以大量的牛奶不會被浪費掉,反而可以分攤掉成本,反而比去外麵買市售的那些盒裝奶源還要成本低很多。
但一個新品牌,在銷量沒有上去之前,它們根本不可能像他這麼壕無人性去玩。
最有可能或者唯一可能的就是在市麵去買那些大牌子供應的奶源,而這些品牌的奶源……
幾乎全軍覆沒!
也有一些小牌子因為牌子太小,設備什麼的達不到上那玩意,所以反倒因禍得福。
但對於奶茶行業不同,往往同一個品牌的進貨量是不足以滿足使用的,所以大概率會采用幾家混用的情況。
結果嘛……根本不用想,在這一場信任風波裡能活下來的,可能寥寥無幾。
所以說,哪怕有資本提前發現了奶茶行業的龐大利潤,但依然很難提前幾年進場來分利潤,這就是事實,也是國內市場的必然曆史進程。
至於蕭楚生會不會也受到這場信任風波的衝擊,會,但很小!
因為他的賣點就是真奶且自營牧場嚴選奶源,兩家品牌的賣點也都是用料和乾淨。
甚至他可以借助這場風波來炒作,站穩市場腳跟,立起品牌人設。
說白了,這就是風口,也是營銷,而且是最健康的營銷。
至於會不會有彆的品牌能在這場風波裡運氣好躲過……那指定有啊。
你都沒奶,還說個雞毛?
國內這時候還有大量沒有奶的奶茶,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就很抽象。
不過某畜生對眼鏡娘的說法是:“我肯定有自己的底牌,咱們的品牌價值,還有杉杉來吃這家公司還有不少聯動的底牌。”
“這樣的嗎?”
朱雯有些驚訝,狗老板到底準備了多少東西?果然他能賺到錢有說法的。
把眼鏡娘安排好,他又開始繼續在年前安排各種事項,也把那群二代們叫到了一起,安排了一下新公司的事。
基金會的目的,是投資以及用投資的產業來生錢,維持健康的資金循環,擴大投資體係。
所以最初期,是做一些蕭楚生有必要做,但沒那麼重要的餐飲業務。
這些業務是配合會員體係的,比如加入進會員體係裡,持會員卡的用戶每次消費都能打9.5折,然後再搞一個類似瘋狂星期四這樣的活動。
不過是每天都換一批商家,比如周一是杉茶打折,周二是滬上阿姨,周三就換成了西詩。
蕭楚生打算專門做一個網站頁麵用來展示,每天有什麼活動,投放在這個頁麵上。
等到後麵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搞成app的形式,情緒價值拉滿。
然後這些品牌形成規模化,殺入一二三線城市,甚至五六線都不再有什麼壓力。
部分品牌再放開加盟,隻要是會員聯盟旗下的品牌,自營和加盟混搭,再互相監督,自然也能保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