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董邵博的麵子在,上菜還挺快的,而且賣相都不錯。
其實在蕭楚生角度來看,全聚德的炒菜可比烤鴨好吃多了。
不過烤鴨畢竟是招牌,肯定來了必吃。
蕭楚生給小笨蛋用小餅卷了一個,塞到她嘴裡,自己則是夾了塊鴨皮蘸糖吃,他就喜歡這個吃法,雖然很容易膩。
之後一邊吃,蕭楚生則一邊跟董邵博談起關於互聯網的事。
聽著聽著,蕭楚生不禁感慨,果然人才在哪年都是人才。
董邵博對於互聯網有自己的想象,隻不過他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生意的角度看互聯網。
而且董邵博這位小董有一個想法,直接給某畜生聽懵了。
“蕭哥……”
“其實我比你小。”某畜生乾咳一聲,在南方被人叫叔本身就挺抽象的,結果來了北方被叫哥。
蕭楚生就費解,他看著有那麼老嗎?
董邵博頓時樂了:“不不不,您真是我哥!那可是劉雨蝶啊,都能給您打工,我這不叫哥都不能接受……”
“……”
蕭楚生嘴角抽了抽,就一言難儘,索性也就不管了。
董邵博其實這個時候已經預料到了幾年以後的一個風口,就是外賣。
他覺得未來互聯網覆蓋率上去後,人們完全可以在網上點餐,然後在家就能吃到必須到店才能吃的東西。
準確來說,外賣其實不算什麼新奇的玩意,畢竟哪怕上個世紀其實都已經有了電話點餐這玩意。
這玩意能算最早性質的外賣,因為那時候是店家直通消費者,算是一種比較原始的b2c模式。
至於團購賽道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外賣,則是平台進行商家和用戶資源統合,再搞專門的配送人員結合更效率的手機地圖軟件搞出來的東西。
這一整套的體係讓商家的維護成本降低了,也讓用戶的選擇變多了。
當然,這是早期的情況,後期某團壟斷後就是另一張嘴臉了。
而小董想玩的,其實是另一套東西,通俗一點說就是半成品和預製菜的外賣,隻不過是讓消費者買回家後自己在家裡加工。
他想要依托互聯網來做這麼一套東西,因為聽說蕭楚生對互聯網有一套相當獨到的理解,所以才今天找來想聽聽蕭楚生的意見。
隻是蕭楚生此時已經很無語,因為嚴格來說,杉杉來吃也要做類似的業務,隻不過杉杉來吃的話……更多是建立平台,然後本身成為平台的一個供應者和參與者。
既做裁判,也做選手,同時還要當讚助商,主打一個自導自演!
當然了,這還不是最讓蕭楚生繃不住的。
實際聽到這裡的時候,蕭楚生其實還沒聽出什麼太大的問題,直到小董突然來了一句:“我爸做了這麼多年的烤鴨,可卻做不出京城,因為開店太麻煩了,每家店的質量也很難保證相同,這是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開到外地的搞不好還要把整個品牌的口碑都搞砸了,這就是我的一個想法。
如果我能開出這樣一家工廠,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把我家的烤鴨賣到全國?”
蕭楚生弱弱點頭:“我覺得賣到全國是可以的,等到後麵物流發展起來,你工廠如果也能多開幾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