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直到1968年才徹底結束。
這個時候,冉爸冉媽也已經打探過內地的情況。
老家的朋友,能逃過去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參加了改造。
他們走了的好處就是不用再麵對改造。
可是想念家鄉啊,尤其是老人家,想念家鄉。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他們也不願意走。
冉爺爺冉奶奶就經常念叨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北京。”
“回去也不知道老夥計們還在不在。”
彆說其他人了,冉秋葉也挺想念北京的。
如果她爸媽不是海歸,如果她不用改造,她是絕對不願意離開的北京的。
香港雖然繁華,但她更喜歡內地。
貧窮也無所謂。
反正能吃飽穿暖。
按需分配,大家都享受不到,就不會產生不公平的心態。
到1980年的時候,就應該可以回到北京了。
十年的時間,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
他們現在來這裡已經一年多了。
而冉秋葉,1968年這一年已經25歲了。
雖然1967年矛盾重重,但冉秋葉的小說也是一直大火。
她現在已經躋身進入頭部作家了,在香港也是赫赫有名。
如果要約稿,價格那是高的離譜。
冉秋葉隻覺得現在的文人好像比之後還賺錢?
換報社她覺得麻煩,就沒有換。
但是約稿她沒有拒絕,她可以雙開的。
現在每個月賺的錢至少都有好幾萬港幣。
再加上出版小說。
冉秋葉現在的住址已經差不多人儘皆知了,她準備搬家。
她現在的資產可以買彆墅,最近正在看房呢。
那些富豪名流聚集的地方,她暫時沒有想法,安靜不被人打擾的地方就行。
“媽,我找好房子後,你和我爸跟我一起走不?”
“你哥嫂侄子侄女都在這呢,再說你爺爺奶奶也都在這,我們走不方便啊。”
冉秋葉她獨自一人住彆墅她是不敢的,她還是害怕鬼。
“要不然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接過去?到時候你們跟著一起。
既給家裡減輕了負擔,他們的活動範圍也變大了。
彆墅可以種菜種地,四個老人家省得整天沒事做。”
冉秋葉挺喜歡冉家的家風的,家有一寶,如有一老。
她不覺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負擔。
其他人上班,來到香港,陪伴四位老人最久的小輩就是冉秋葉。
經常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冉秋葉也收集到了不少的信息。
而且四位長輩也不是指手畫腳的性格。
要是四位活祖宗,冉秋葉還不樂意伺候呢。
可他們不是。
冉媽媽替她擔心“我們六個都跟著你,會不會是你的負擔?”
“媽,怎麼可能,愛你們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是負擔。去嘛,去嘛,你舍得我一個人住在外麵啊?”
冉媽媽當然舍不得,她看向冉爸爸。
經過這兩年的相處,冉爸爸怎麼舍得呢。
“行,那咱們就一起去看房子,搬出去和你一起住。”
冉爸冉媽一起看房,最後選了一套有前後花園,單邊位,空間特彆大的彆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