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審視而去,將這個電機的剛才那個結構去對比。
腦海中,浮現出虛擬的組合情況。
很快,從秦文柏開始,很多人的臉上浮現出激動之色。
從這電機的動力輸出結構來看,幾乎可以和剛才那個結構,完美的契合在一起。
也就是說,在剛才那個結構裡,如果是用這個電機,是完全可以實現電子傳動的。
隻不過,當眾人帶著激動的心情,再次去審視那個電機的時候,臉上卻不由得展露出凝重的神色。
這個電機,它真的可能存在嗎?
眾人發現,裡麵的許多結構,都太怪異了,甚至與現在的傳統理論有些背道而馳。
這個電機,真的能製動嗎?又或者說,它真的能造出來嗎?於是,立即有人提出了質疑。
率先起身的,還是那位粗脖子的中年院士。與之前相比,語氣明顯客氣了許多。事實上,不僅是他。
就連其他的人,看向韓春明的目光,也明顯不一樣了。
雖然還是質疑,但這種質疑,卻是在學術上的那種質疑。
而非之前那般,對於韓春明人品的質疑。
科學工作者,其實很單純,會嫉惡如仇,眼睛揉不得沙子。
但對於學術上的爭議,即便是爭得麵紅耳赤,那態度也會明顯有區彆。
眼下這種態度的轉變,便說明,在場的眾人,在悄然間,已經將韓春明當成是可以進行學術辯論的對象。
韓春明清晰的感覺到這種變化,笑了笑,便也不再那麼尖銳,緩緩開口解釋了起來:“我知道,關於這個電機的結構,咋一看是有些奇怪,但如果我們更細致的展開分析,大家就能看出端倪了。”
說罷,韓春明再次拿起了粉筆,一邊畫一百年講解了起來。
“首先是這個回路的結構,大家看它拓展開的結構……”
“還有這個傳動臂,是跟傳統的看上去大相徑庭,但我們仔細去分析他……”
這個電機,正是韓春明在那套電子提花機中的電機基礎上,略加修改而來。
關於提花機的電機,韓春明早已經通過使用手冊,完完全全的理解。再加上剛剛得手的兩個泰鬥級技能,臨時改造,基本上就是信手拈來的事情。
而同時,因為有了大師級的教學技巧,韓春明的講述,不僅是思路清晰,就連一舉一動,都像秦文柏一樣,富有感染力……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那些分析的內容。
當韓春明將那些看起來怪異的結構,細分化的展開之後,眾人才發現,原來其中,另有玄機。
那不是怪!而是一種全新的、精巧的,高度有效結構!
是的,經過韓春明的解釋,眾人發現,這些結構,並沒有脫離於傳統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