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沉默片刻,目光再次投向遠處的襄平城。這兩日洪水漸漸退去,城牆在洪水的衝刷下顯得愈發殘破。城中遼軍的抵抗已近乎瓦解,魏軍的勝利近在眼前。
......
相比230年,231年是難得和平的一年,季漢和曹魏之間沒有發生什麼大戰,東吳也沒有搞什麼反複橫跳雖然有小道消息說孫權往遼東派去使者嘗試購買馬匹),此外諸如極季漢的張裔、李恢,曹魏的鐘繇、王朗,東吳的張溫、孫鬆先後去世,給各自的朝堂帶來一些變化。
由於魏軍遠征遼東期間,漢軍並沒有前來攻打曹魏的地盤,所以曹魏朝廷中逐漸產生了一股樂觀的風氣,認為季漢攻占長安後已經滿足,短期內並不會再跟大魏交戰,而驃騎將軍在遼東剿滅公孫淵的戰鬥更是穩固了大魏的後方,同時削弱了諸多蠻夷的力量,當真是功在千秋。
據說公孫淵被抓的時候曾經乞求允許他投降,司馬懿回答“昔者招降不從,今複何求?”然後就斬首了他們父子,還把被囚禁的公孫恭從牢裡放了出來,又為被公孫淵迫害的綸直等人修了墳墓,表彰他們的後代,消息傳開後,帶方、樂浪、玄菟等地都傳檄而定,經過清點當地有百姓四萬戶,司馬懿把其中一部分青壯征為民夫,押送從襄平城府庫裡找到的財寶、糧食、人參、皮革等回師。
至此大魏終於徹底掌握幽州,總算給此前西線的接連戰敗掃去一些陰影。司馬懿也因此被升為大將軍。
不過黃權很想說諸位臣子感覺太過自我良好了,公孫淵隻不過是邊陲之地的癬疥之疾,雖平定遼東確實為大魏穩固了後方,但這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在他看來,季漢之所以在魏軍遠征遼東時按兵不動,並非是因為滿足於攻占長安,而是單純認為沒必要主動撕毀剛定下的休戰之約,同時也有信心即使驃騎將軍打贏了班師回朝,他們也能大敗重新確立起信心的魏軍。
畢竟諸葛亮北伐以來,所作所為無不以王師自居,哪裡會有偏安一隅的王師呢?
黃權覺得朝廷諸公的樂觀情緒或許會讓人放鬆警惕,而這正是季漢所樂見的。他曾在季漢為官,深知諸葛亮是雄才大略之人,以前在朝廷上有人問自己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會如實描述,那時候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是幫諸葛亮說大話,不過自從諸葛亮北伐以來,再也沒人說自己言過其實了。
相比之下倒是有人私下問自己跟季漢那邊還有沒有聯係——而且黃權總覺得對方是想通蜀。
為了避嫌,黃權自然不能說還有聯係,隻是表明當今正是同舟共濟的時候,不可胡亂猜忌。
可惜對方大概是不信的——沒過多久,黃權又接到史合、龐林等人都是當年跟著黃權不得不降魏的三百一十八人中的成員)的書信,史合表示有人最近向他打聽聯係季漢一方的渠道,自己實在沒有,希望黃權幫大家辯解一下,龐林倒是沒說這事兒,而是委婉地指出最近夏侯楙在襄樊之地動不動就打仗,戰報一封又一封,什麼斬殺漢軍將領關索、關寧、關樾,相關戰績過於離譜,他又不好阻擋,隻能將此事私下上報,希望朝廷不要被夏侯楙的戰報蒙蔽,產生了“漢軍水師不過如此的錯覺”。
畢竟如今東吳的水師都要繞著漢軍水師走。
黃權對此也很無奈——雖然他最近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原本屬於公孫淵),但在朝堂之上他的身份畢竟有些尷尬。他曾是季漢之臣,雖如今效忠於曹魏,但難免會有人對他的言辭心存疑慮,他也不好為自己辯駁,隻好抱著清者自清的態度。
然後他又翻開另一封信,這封信是龐林轉交的,寫信人則是黃崇。
也就是他的長子。
據說黃崇現在就在季漢統帥水軍,還被任命為伏波將軍,黃權對此非常高興,但又不好在外表現出來。信中的內容都是些家常話,並未提及任何與軍事或朝政相關的內容,顯然是黃崇刻意避開了敏感話題,以免給父親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他提到母親在成都一切安好,雖思念父親,但已漸漸習慣,還提及最近丞相的妻子幫自己尋了一門婚事,母親也認可。隨後筆鋒一轉,談起自己的近況,其中並未詳述軍務,隻輕描淡寫地提到江上風大,需多加衣物,最後在信的末尾再次表達了對父親的敬愛與思念,並囑咐父親保重身體,勿以家事為憂。
黃權讀完信,輕輕歎了一口氣。這封信是龐林讓親近家人借著送信的機會悄悄帶來的,為了避免麻煩,龐林還建議他閱後即焚,不過黃權想了想,最後還是將信紙仔細折好,放入書房中。
兒子的這封信雖未提及軍政大事,但“江上風大,需多加衣物”足以說明儘管到了臘月,黃崇依然在操練水軍,顯然季漢的水軍建設是一刻不曾停下。
而隻能在長江遊弋的水軍都不曾停下修整,難道陸軍會在軍營裡數石頭玩麼?
黃權又想起朝廷中另一些風言風語。
有流言說陛下有意與東吳結盟。
對,結盟,不是重提冊封大魏吳王之事,是結盟。
陛下打算用某些條件換取東吳的投靠,或者說合作,畢竟當前肉眼可見的,季漢不是魏吳兩家任意一家可以單獨抗衡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合作抗敵自然也就變成了可選項目。
據說衛尉辛毗已經被任命為使者,不日就要前往東吳,也不知道他能否說動東吳轉變立場。
想到這裡的黃權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希望辛毗成功,畢竟他出身蜀地,當年就是不想投降東吳才會轉而投降曹魏,如今若是因為季漢勢大逼的曹魏和東吳聯合,對他而言多少有些滑稽了。
但最後他決定就這麼著吧——黃權隨即取過一張紙來,這紙還是從蜀地販來的,相比此前的蔡侯紙和佐伯紙,這種竹紙價格更低、質量更好,寫信也更方便,已經隱隱有把佐伯紙比下去的趨勢了。
黃權思考了一下,終於還是下筆:
“吾兒崇見字如晤——”
喜歡沙雕網友援北伐請大家收藏:()沙雕網友援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