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聽起來好好玩啊!很有趣的樣子。”
“那我們也做一些看看啊!”
……
桑恬準備了一下所需的材料,骨剪、用動物皮熬製的膠、竹子、外包裝和細繩等。
首先呢要製作燈籠框架,這個時候就將竹子砍成細細的竹枝,然後將其彎曲成圓形或者方形啊三角啊,喜歡什麼樣的燈籠就彎曲成什麼形狀。
桑恬還是嘗試一下最普通的圓形形狀的紅燈籠。將竹枝彎曲成圓形之後,用細繩將整個框架捆起來,固定。
框架做好之後就要粘連燈籠的外皮了。
在這個人又沒有紙張。
但是,前些日子冰釣得來的魚裡頭,有一種魚叫薄翼魚。
這種魚沒有鱗片,它的一層魚皮極為薄,就像是昏白色的紙張一般,但它的柔韌性卻又極好,憑人力撕扯對它根本沒有任何用,除了讓它皺皺巴巴外再無作用。
用來做燈籠的外皮最合適不過了。
桑恬將魚皮剪成合適的大小,然後塗上動物膠將其粘在燈籠框架上。
隨後,桑恬用從巫那裡得來的各種顏色的顏料種挑選了一種朱紅色。
和上水之後,用一雙狼毛製作的畫筆細細的塗抹著。
塗抹均勻之後,就需要給燈籠安置燈源了。
將蠟燭,固定在燈籠底部,並確保蠟燭不會傾倒就行。
最後檢查一下燈籠是否安裝牢固,還可以給它安裝細繩,繩子的一端綁著燈籠,另一端綁著手柄,以便懸掛或人們手持。
最後,桑恬將蠟燭點燃。
整個火紅色的燈籠照著眾人的臉猶如深秋的楓葉。
雖說絕比不上現代的手電筒那麼明亮,但在黑夜中也是一方燈火,可以照亮人前行的道路。
“哇!桑!雖說沒有多兩趟,但著實好看!而且也很方便,我們要是夜裡行路,就可將它拿在手裡!”
“是啊,也可以掛在屋裡屋外照明,看起來也是很有煙火氣息。”
“誒,我們還可以將部落裡的這幾條路和上石山的路點上燈籠啊!這樣夜裡上下石山也就不怕摔跤了。而遠遠的看起,整個部落亮堂堂的!一點都不孤寂,很有人情味!”
桑恬也很讚成他們的想法。
桑恬還沒來時的部落,那才叫一個淒涼。
沒有油燈,隻要天一黑,不管族人有沒有事兒,或是要乾什麼。就隻能窩在山洞裡,亦或是摸黑。
最多族人會點燃火把,可他們不知道在火把上淋上動物油可以延長火把燃燒的時間。而且輕微一晃,火把就會熄滅。
可後來桑恬來了,有了油燈。
族人就會在山洞裡點上油燈,一個嫌不夠亮的,點上五六七八個,整個屋子也就很亮堂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