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穿過蘆葦叢,瓦沙族的人就已經興奮得不行。
他們紛紛彎下腰撿著地上散落的紅色羽毛,這些色彩豔麗的羽毛是製作精美飾品的絕佳材料。
不僅如此,對於瓦沙族來說,它象征著好運和吉祥,意義非凡。
西一棲見此微微一笑。
不過很快,她便將目光重新移回到了鹽湖岸邊那層薄薄的灰白色結晶之上。
這些天然形成的鹽晶雖說美麗,但數量著實不多。
瓦沙族人口稀少,而且所獲取的食鹽大多隻是用於滿足自身需求,並不會拿去和外界的部落進行交易。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湖邊經陽光烘烤而得到的少量食鹽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然而,對於華夏來說,則需要更多。
沒有足夠的結晶,要獲得更多的食鹽,就意味著要將大量的鹵水運回部落,然後通過燃燒的方式蒸發水分。
這談何容易?
這不僅耗時費力,還增加了資源的消耗,實在不是長久之計。
要說啊,還是利用自然曬乾來得更加容易!
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西一棲決定借鑒自己在現代旅遊時參觀所看到的那樣,在鹽湖周邊開辟出一片專門用來曬鹽的鹽田。
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食鹽的產量,還能保證質量。
想要成功地製作出優質的鹽,需要經曆一係列繁雜且精細的工藝流程。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納潮、製鹵,結晶、采鹽、貯運。
首先,是納潮。這一步驟相對簡單,主要是將含有高鹽分的湖水引入事先準備好的鹽田中,以便後續處理;
接下來,便是至關重要的製鹵。這個環節主要依靠強大的太陽能,通過強烈的太陽光照射讓鹽水自然而然的慢慢蒸發掉一部分水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鹽水的濃度便會逐步升高。待到水分不斷揮發直至鹽水中的氯化鈉達到飽和狀態之時,鹵水便形成了;
隨後的關鍵步驟是結晶。在這個階段,鹵水會被引入特製的結晶池中繼續蒸發。隨著水分的進一步減少,原本溶解其中的原鹽則會一點一點地沉澱到池底,並慢慢凝聚成晶瑩剔透的鹽晶。
最後便是采集、貯運、進行精細的處理加工。在完成結晶後,需要小心地將鹽晶從池底鏟出,堆積起來,然後再進行一係列的處理後,妥善儲存。
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馬虎不得。
這天上午,西一棲先是簡明扼要地向采鹽隊講解了諸如集鹵上水、過籮除雜、儲鹵保鹵、結晶分離以及鏟出集堆等等具體的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
隨後,她在鹽湖選了一處較為狹窄且地勢平坦的區域,精心規劃並劃分出了各個功能區相應的範圍。
等一切安排就緒之後,在新鮮“大餅”的加持下。
這些原始人個個都鉚足了勁頭,按照既定的規劃方案,全力以赴投入到了鹽田的開發建設工作之中。
哼哧哼哧。
一群人光著膀子乾的熱火朝天。
……
喜歡我擺爛我碰壁,原始生活要努力請大家收藏:我擺爛我碰壁,原始生活要努力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