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固然美好,但卻被那個聲名狼藉的楚國皇帝提前破壞了。
據投降的代王陳豨和燕王臧荼所言,這位楚國皇帝名叫項羽,乃是當初覆滅秦朝的主要勢力。
在兩人的稟報中,冒頓對項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項羽是戰國時期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
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氣宇軒昂。
此外,他還力大無窮,能夠舉起大鼎。
不僅如此,在他的過往經曆中,曾以三萬弱兵一舉擊敗四十萬秦軍,並殘忍地坑殺了投降的二十萬降軍。
與劉邦決戰之際,他於都城失守之逆境中,親率三萬鐵騎實施繞後奇襲。
此役不僅殲滅諸國聯軍數十萬之眾,更險些生擒驚惶失措的漢王劉邦。
繼而,在與劉邦的決戰中,他借助黃河之水,輕而易舉地覆滅劉邦五十萬主力,一舉將劉邦斬殺。
憶及陳豨、臧荼之所述,冒頓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項羽之強大,超乎想象,他雖心存疑慮,卻也不禁心生英雄相惜之感。
如此強大之對手,身為草原霸主的他,豈會輕易錯過這難得的一戰。
畢竟,一山難容二虎,天地之間豈能容二雄並存。
為克項羽,滅楚軍主力,他旋即下令燕地、代地之兵力集結。
合兵一處後,再與南方楚軍一決雌雄。
……………
三日後,三十萬匈奴鐵騎陳兵邯鄲。
一聲令下,黑壓壓的匈奴鐵騎如潮水般湧出趙地,一路疾馳,徑直朝黃河水道洶湧而去。
一路沉默,又經一日的風馳電掣,匈奴鐵騎伴著震耳欲聾之聲,赫然出現在楚軍大營前。
當兩軍相距數百步時,匈奴大軍在號角聲的喝止下,方才誌得意滿地止住腳步。
三十萬匈奴鐵騎本欲長驅直入,踏平楚軍大營,然眼前橫亙的數十道深溝,卻迫使冒頓不得不下達暫停進攻之令。
冒頓相貌威猛,其高大身軀端坐於一匹棗紅色戰馬上,相較之下,那馬匹竟略顯矮小。
他周身散發著暴戾之氣,由內而外,似是對楚軍嚴整的防禦不屑一顧。
遠遠望去,楚軍的營帳綿延數十裡。
在這些營帳的外圍,除了圓木築起的高牆壁壘,還有無數的溝壑縱橫交錯於大地之上。
溝壑雖不深,但足以抵禦騎兵的猛烈進攻。
每隔數丈的溝壑中,雖不知是否設有陷阱,但那上方排列整齊的拒馬,無疑會對騎兵的衝鋒造成極大的阻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