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上,紅薯從種植到成熟,一般需要4到5個月。
而在荒島情況不同,隻需三個多月。
又因為李前需要的是異變紅薯,也就是小黑石,故而不必真等到成熟才收割。
所以,百畝良田,兩個半月就能收割一次。
然後土地休整半個月,這期間重新平整田地、挖出水渠。
正常的紅薯、紅薯藤則爛在泥土裡,增加養分。
林宇推著犁車,來來回回翻耕,然後開始勾壟。
也就是順著水渠,勾出50公分寬、3040公分高的土壟,每兩條土壟間穿插一條水渠,便於灌溉。
勾壟完畢,將之前收集起來的紅薯藤,木材等焚燒。
同時引來幾場雨濕潤土地,給土壟定型。
接著就是種植了。
李前采用的是塊莖種植。
扡插效率高,節省時間,但扡插後需立馬澆水。
點火引雨的話,火焰又會損傷紅薯苗。
引水灌溉和澆水定型是兩碼事。
將塊莖埋進土壟內部,等到成熟時,犁頭勾刀一過,紅薯就翻在外麵,不會被掩埋。
尤其長角羊比不得牛馬,力氣小,耐力還差,真要深耕是做不到的。
當然,勾土壟也用犁車完成,設計也不複雜。
等瑣事忙活完,紅薯開始出苗,已然是半月後。
又等一周,薯苗長的旺盛些,遠望去綠油油,專家才又指示灌溉,同時降低稀釋液濃度。
首次灌溉黑黃金,幼嫩紅薯苗承受不住,須得適應一番。
上一季首次灌溉濃度就有點高,燒死不少紅薯苗,後續費工夫補種,卻還是影響到產量。
比預估少了五六百塊黑石。
當然也和田地頭次耕種有關。
上一季異變紅薯腐爛後,也會留下些許黑泥混入泥土,改善土壤特性。
這一季紅薯從發芽就在適應黑泥,後續灌溉就不必刻意降低稀釋液濃度。
第一次灌溉完畢,林宇這才真正得空。
大蜘蛛也剛好完成蛻變,從中心高台方向趕來。
它接下來守在這裡,防止長角羊等生物進入田地。
長角羊群放養在小河上遊,需要時才抓來。
大蜘蛛經過許多次進化,體型增長放緩,如今堪比一輛重卡!
每次承受的屬性點增加到300點。
絕對的大凶獸,森林霸主!
隻是待在田地邊的樹林裡,其他生物都不敢靠近。
李前則操作林宇往某個特定方向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