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台上師兄報告都磕巴了下,眼睛瞪大。
這種場合,師妹你堂而皇之睡覺真的合適嗎?
“應該是太累了。”
“她就是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的,聽自己所裡報告,當然感覺沒意思。”
一些研究者竊竊私語,
以為這位名人是工作太累。
不過這種場合睡覺確實不合適,她旁邊師姐及時提醒。
蘇想悠悠轉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她剛才夢中場景,也是大會現場,睡著和醒來,無縫銜接。
“怎麼了師姐?”
蘇想疑惑問。
“沒……”
師姐感受到周圍目光,尷尬道。
“哦。”
蘇想點點頭,回過頭繼續聽台上師兄彙報。
聽著師兄彙報,她也受益匪淺,腦子似乎很清晰,之前不太懂的地方,都漸漸聽懂了呢。
一點小插曲,於無聲中消弭。
對於可控核聚變研究進度,所有人都不滿,太慢了,要是明天完成就好了。
但其中難度,大家也都理解,彙報完畢,掌聲熱烈。
然後是無工質推進技術。
這個技術其他幾個城市也在研究,有初級成果,不過推力非常有限。
無工質推進,就是有彆於化學火箭的推進技術。
將等離子加熱加壓噴出去,或者其他方式,丟失物質緩慢,或完全不丟失,就是無工質推進。
這種技術主要應用於外太空,比如空間站上。
設想一下,恒星級遠航飛船,還要攜帶大量化學工質推進的場麵嗎?
可能十艘飛船,九艘滿載燃料。
簡直就是巨大浪費。
無工質推進技術,必須掌握。
人體休眠,便是廣泛出現在影視劇裡的休眠倉,能讓人在休眠狀態下保持青春,保持身體活力,度過漫長時光,到達目的地後解封蘇醒,依舊年輕。
如果沒有這項技術,動輒千年記計的恒星級航行中,以人類壽命和尿性,到了目的地可能史書多出十幾本,朝代都有兩三個。
目前人體休眠技術發展遇到問題很多。
通過降低身體溫度,已達到休眠,自然界中例子不少。
比如雨林中的一種蛤蟆,身體凍成冰疙瘩,來年還能蘇醒。
又比如一種魚,可以在旱季泥洞裡休眠數年之久。
大家都是碳基生物,理論上人也可以。
但問題是,當人體溫度降低到臨界點,體液就會結冰,人體細胞中的水一旦結冰,就會形成冰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