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能源換代是很大的事。
桌邊幾人交換眼神,一位物理學家道:
“伏羲堆芯核心部件我們還無法獨立生產,至少三五年才有可能。
一但堆芯出現問題,基地運轉就會停滯,傳統的能源設施要保留,不但要保留,還要耗費些資源擴建,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掌握可控核聚變還沒多久,堆芯確實不太穩定,藍星那邊的報告裡,新清泉市的堆芯檢修17次了。”
“哈,還是材料的問題,有好的材料,也不容易壞。”
材料學專家笑道,
“月球是一個寶藏,隨著勘探研究深入,發現大量稀有金屬,隻等能源跟上就能加大力度開采,形成良性循環。”
“應該先升級基地配置,加強行星防務。
月球軌道不太穩定,每年遭受隕石撞擊頻率比以前上升39。”
月球每年遭受三萬多次隕石撞擊,大小一起算。
軌道變化,吸引更多星際物質,總有一天月球基地會挨上一下。
月球的行星防禦,主要依靠導彈、電磁炮和激光武器,且必須足夠密集。
畢竟月球沒大氣層,太空中多大,掉下來就是多大。
“咳咳,不管要做什麼,采礦不能耽擱吧?”
“比較緊要的事情還有探測太陽係,藍星越走越遠,以後光靠我們幾個做不了多少事情的。”另一人說。
“升級基地建築,建造地下基地……”
會議室八個人,都在為自己負責的方麵爭取資源。
聚變堆能量也不是無限的,月球基地產能低得可憐。
不過大家都是知識分子,身兼重任,爭而不吵,最後把自己負責的方麵比較急迫的事情列出來,總結一下,弄幾個方案投票就行。
“宋組長怎麼不說話?”
忽然有人問,看向會議桌另一端始終沉默的中年男子,他看起來四五十歲。
旁邊是她的妻子,方才也在討論,但是目光憂慮。
“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藍星不一定還能派人過來,要預留足夠時間培養下一代。”
宋海勝說。
眾人一愣,旋即一喜:
“人造子宮技術突破了?”
“最新的消息之一。”宋海勝沉聲說。
“哈,太好了!”
“那第一要務是升級基地,建立地下庇護所。我們至少要花個三五年學習掌握技術、繁衍下一代,再20年時間教育孩子們,然後再教會他們如何在月球生存下去,我們……”
幾位宇航員,科學家非常興奮,幾乎立刻興致勃勃討論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