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釋疑問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道吞噬弧線的性質。”
“是的,我們將它命名為吞噬弧線,就是字麵意思,它可能在吞噬一切。
星際塵埃、隕石、小行星、行星、恒星、星係、星河,宇宙空間中一切實質物質、非實質物質,包括電磁波、各種射線,都會被吞噬。”
“吞噬弧線的速度是光速,理論來講,它吞噬一切,我們什麼都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所有都在無聲中消失。
光線落入我們的眼睛,還是什麼探測儀器,都需要時間分析。
無論吞噬弧線在吞噬的時候,那些實際物質怎樣爆發,也會被吞噬,包括散發的光,各種能量射線等。”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在藍星上,觀測到群星閃爍,它們最後的光芒。”
物理學家環顧全場:
“這說明,一定有什麼在吞噬弧線吞噬一切的時候,阻礙了吞噬進度,使之跌落光速以下,如此才有一些星光逃逸出來,被我們看到。”
“因此,我們大膽推測,那些閃光恒星在被吞噬前,是否也出現了和我們藍星一樣的情況,引力躁動,形成保護罩,避開了吞噬弧線呢?”
吱嘎!
嘩嘩嘩……
會場中,一片驚呼,椅子搖動,多少人激動地站起。
熒幕前很多的人,包括李前,都恍然,心頭陡然一鬆。
相比於宇宙中隻剩下藍星,其他星辰還存在的情況,更能讓人接受。
哪怕相隔遙遠,至少並不孤單。
科學家播放第二個演示圖。
還是那個對角線擴散過程,隻是這次,吞噬弧線前後情形出現變化。
星空被吞噬,那些星光隻是暗淡,很快又恢複明亮,重新散發光芒。
吞噬弧線速度是光速,星辰們的光也是光束,追不上。
而且引力護罩雙向隔絕,人類的電磁波也會被阻攔,這些星辰可能不會立馬向外輻射光線。
或許質量越大,引力越強的天體,混亂的引力平複時間更久,重新明亮,並被人類看到所需的時間就越多。
“吞噬弧線,吞噬掉星辰們散發的光,離開了,然後星星們才會逐漸發光。”
“也就是說,可能再過不久,我們就又能看到星光了!”
“這樣的話,太陽還在,月球也還在。”
“事實勝於雄辯,且等時間吧……”
科學家:
“這隻是一種猜測,不過還有其他一些數據作為支撐。”
“經過我們計算,天象事件爆發時,抵達藍星的星光相比超新星爆炸,微弱了很多倍。”
“這種可能有兩個,一是吞噬弧線吞噬一切,大部分能量被吞噬,逃出來的很少。”
“另一個符合上述猜想,吞噬光線影響天體穩定,使它們閃光,比如劇烈的太陽風暴,這種風暴帶來的閃爍,是遠低於超新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