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合流
意識到底是什麼?
林朝初給出側麵的描述。
宇宙中,大部分氫原子,都源自138億年前的那場爆炸。
某種意義上說,原子是不滅的。
它們循環在藍星的生態圈,參與各種物理、化學反應,組成一塊石頭、一棵草,一隻鳥和一個人。
構成李前身體的原子,有來自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物質,也有恒星中誕生的物質,也有幾萬年前原始人的物質,也有幾千年前秦始皇的物質,愛因斯坦等等。
這些物質組合,誕生李前,奇妙的腦神經放電現象,產生思維智慧。
眼耳口鼻舌,五感感受的輸入,
人生體驗,經驗的積累輸出,又反過來強化與改變人的行為模式,所思所想。
“或許你我的所思所想,做出的每一個選擇,歸根究底,都是大腦算法的概率結果。”
林朝初說道。
“那麼我們到底是計算模型,還是什麼……”李前自語般提問。
今天的交流對他受益匪淺,關於意識的問題拆分成更多的問題。
“這誰知道呢?”
林朝初笑著說道,
“我們還太懵懂,這個宇宙又有著無數的奧秘等待探索。”
蘇想係著圍裙,掐著點走出廚房,打破客廳中思索的寧靜,道:
“李前,可以開飯了。”
“哈哈,這怎麼好意思勞煩小蘇……”
林朝初笑著起身,作勢離開,李前把他留下。
張琳跟著蘇想進入廚房,端出蒸肉,炒青椒、豆角等,都是家常菜。
停止討論意識是什麼這種偏哲學性問題,飯桌上,聊起最近的科技發展。
信息技術方麵,張琳團隊在嘗試壓縮智輔的體量,優化模型,為‘傳薪號’飛船起航做準備。
天象事件中,準備留給月球基地的初號飛船正開始建造。
天象事件後,工程繼續。
人類準備在天象a建立新的基地。
而智輔脫離了龐大的機房和算力,智能程度肯定大幅下降。
商都方麵設計的研究課題就很多了。
意識轉移、冬眠技術、超進化基因,這三項進展緩慢,甚至停滯。
但相關衍生技術發展很快。
如腦機技術,繼續拓展有可能攻克人腦信號的深度解析,建造真正的虛擬世界,甚至是——意識上傳。
對於現在的人類文明,任何可能的技術進步都尤為重要。
另外,還有人造子宮的技術優化。
這項技術在天象事件前初步攻克,但還很難勝任大規模複刻。
無論之後天象a星係新的遺種計劃,還是後續解決人口增長緩慢的社會性問題,都有極大幫助。
平靜但忙碌的狀態下,時間是很快的。
一個月時間,4號與7號蜃景中,塔爾人艦隊似乎到達目的地,降落海麵。
期間,林宇沒有傳遞通識書上麵的知識。
他隻看了兩天,就把通識書拋到腦後。
人們比較關注塔爾人的目的地。
答案在一天後揭曉,塔爾人的目的地是——12號蜃景,沙漠人的世界。
中心震動,全世界卻興奮!
現在是三個蜃景合流。
理論而言,12號幸存者接觸到林宇,就能獲得大量屬性點,因為黑鍋的存在。
且可以破解12號目前的困局。
那片沙漠中,什麼都沒有,找不到黑黃金。
倒是沙漠人的科技一天天進步,初步進入電氣時代。
但令人擔憂的問題卻也很多。
與12號接觸,4號7號肯定就能知道一些事情。
畢竟12號與作為藍星與沙漠人接觸的橋梁,必定猜到許多的真相……
昔日,12號獨自飄在海洋中,北聯邦逐步透露出藍星人類的存在,才使得12號堅持下去,最終找到沙漠人。
全球緊張關注中,沙漠人率先接觸到塔爾人。
沙漠人顯然還記得塔爾人,派出非常龐大的艦隊接應,彩旗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