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皇都,紫金天闕。
紅牆金瓦,殿宇樓閣,建築氣度恢弘,透出皇家的威嚴。
尋常時候禁軍把守,外人不能靠近,就算是最受寵的大臣,也不能隨意在城中行走。
而今,卻有一隊騎士踏過素淨天街,徑直越過城門,向紫金天闕而去。
這些人儘皆穿著迥異於古代的服裝,鎧甲披風,他們或麵色嚴肅,目不斜視,或仰著頭,俯瞰街道兩邊和皇城守衛。
或麵帶笑意,好奇地打量這座古代城池。
相比之下,與現實中首都的古城都不遑多讓,甚至更新鮮一些,很多殿宇新建不久。
一隊錦衣華服的大麗朝堂官員簇擁一位垂珠冕旒的皇帝走出,躬身迎接這一群人。
中午,紫色琉璃瓦的天闕大殿前,大麗朝廷文武百官大半在列,低頭垂手。
大麗新一任皇帝,天福皇帝在一隊騎士陪同下,出現在紫金天闕外的台階上,麵對滿朝文武。
天福皇帝目光環顧偌大宮廷,冷清寂寥,天上的太陽也被烏雲遮住,琉璃瓦灰蒙蒙的,和他心情一樣。
他的目光掠過滿朝大臣,那些垂手望來的臣子,全在與之目光接觸的瞬間,齊刷刷低頭。
天福皇帝心底湧出強烈悲憤,恨不能親手刮了這些家夥,然後撞柱而亡。
然而左右騎兵身形魁梧,氣勢懾人,不容他任何小動作。
最終,天福皇帝接過左邊騎士手中的詔書,緩緩展開。
看到那些文字時,天授皇帝眼圈紅了。
“莫要誤事,快些念吧。”
右邊的騎士冷聲打斷其思緒。
天福皇帝嘴唇蠕動,
隱含悲憤的聲音響起,於莫名力量加持下,響徹大殿前廣場,傳到皇城之外,所有百姓都可聽聞:
“朕以渺躬,嗣守鴻業。自承大統以來,夙興夜寐,然德薄能淺,致令大麗動蕩,民不聊生。
前有偽帝倒懸乾坤,妄興不義之師;後有宵小竊弄權柄,致使蒼生零落塗炭。
此誠社稷存亡之秋,萬民水火之際也。
皇太子秉忠貞之節,持雷霆之威,清天闕而誅魍魎,掃寰宇以正綱常。
然神器之重,非德者莫居;兆民之望,非聖者難承。
朕自省才不配位,德不為尊,強據大寶,實為天下罪人。
今觀天象,彗星示瑞。
有賢者應劫而生,懷經緯之才,具聖人之德。
其以謫仙之姿,率眾拯溺,救民水火;以非常之智,理陰陽而調四時。此天降明主,合應真命。
朕上畏天命,下順輿情,遜位讓賢。
自即日起,傳大位於天授賢君李前,改元更始,另立新統。凡我臣工,當同心擁戴;四海兆姓,宜全心歸附。朕即退居潛邸,永絕朝堂,惟願新君:
順天時而撫萬民,
量才德而用賢良,
減賦稅以疏民困,
罷兵戈以安四方,
使老幼皆得安養,
令鰥寡皆有所依,
農者有其田,商者通其貨,
如此,則江山永固,四海升平。
大行皇帝親筆。
天福六年九月初一天闕宮正殿。”
這正是禪位詔書。
一道人影自天闕正殿側麵走來,騎士護衛,龍行虎步,來到天福皇帝身前,接過詔書。
正是李前。
之後,李前宣講‘就職演說’,當然也是‘客套話’,主要順應當地風土人情。
曆史上不少的改革失敗,都是過於急躁,短時間步子跨的太大,扯到了蛋。
藍星人類有著七百多年時光,還有李前這位長生者,完全可以徐徐圖之。
對比霧氣空間,很多的種族文明,皆采用暴力手段推翻一切,重塑秩序,展開統治。
但最後往往出現各種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