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平平無奇,甚至在人類審美中,又矮又醜,接近哥布林長相的蜥蜴人,居然是個高度基因改造過的高等物種。
按照塔爾人評估,蜥蜴人的大腦載入生物芯片,其思維速度比人類快,比塔爾人快20。
思維速度可達到700米每秒。
普通的人類思維速度,也就100米每秒而已,還是在狀態好的時候。
思維的速度,主要取決於神經遞質傳輸的速度。
“也就是說,這個蜥蜴人其實是個科技非常發達的星際文明,壽命長達幾千年,但現在又是怎麼回事?”
林宇來了興趣,仔細翻看蜥蜴人資料。
目前來看,這個蜥蜴人比塔爾人慘很多。
城市變成廢墟,飛船摔成廢鐵,丟失了大量科技資料,個體退化成隻知道吃飯休眠,偶爾到地表進行崇拜太陽儀式的類部落文明。
“蜥蜴人目前的處境,和他們的生物特性脫不開關係。”
紅毛大學士給黑毛機會,讓他繼續表現自己,
“無氧呼吸的能量效應沒有有氧呼吸高,蜥蜴人為了追求壽命,改造自身,這可能是為了度過星球流浪最初的極寒。
麵對十分嚴峻的文明生存挑戰,他們又必須保證大腦的功能,以推動文明發展。
因而我們現在能看到,這些蜥蜴人大半時間躲在地穴裡,儘量減少活動節省能量,供給大腦運轉的舉動。”
“將資源集中到腦子,以智慧推動文明發展,克服了流浪初期的困難,成功的蛻變成星際文明。
但該物種母星原本的生態係統中,並沒有天敵,競爭對手,生態環境長久穩定,以至於它們的主動性不足。
在漫長的星際航程中,很少改進自身機能。
他們的文明需要災難推動,克服流浪的困難後,舒適的生存環境導致持續性擺爛,直至來到無垠海。”
林宇是知道宇宙空間的星球進入無垠海的流程的。
不算特彆艱難,總體平穩。
林宇聽到這,也是恍然大悟。
可以想象,在蜥蜴人克服了星球流浪災難後,文明處在長久的發展遲滯中,他們一睡就是很多年,隻需偶爾檢修設備、飛船即可。
進入無垠海後,重見天日,反而逼得他們不適應陽光,繼續躲在地下。
哪怕那些飛船、科技設備在時光中損壞,腐朽,舒適的環境不在。
但隻要不直接威脅到蜥蜴人繁衍生存,問題就不大。
簡而言之,蜥蜴人對物質環境要求極低。
因而哪怕從酒店大床房,逐步淪落到公廁角落,也滿不在意。
“這種特彆的生物性格,來源於漫長的進化史,蜥蜴人得天獨厚,各方麵條件都在我們兩族之上,可缺少了物競天擇,難以形成文明發展需要的堅韌與欲望。”
紅毛大學士最後歎道,
“短短三千年時間,一個星際文明就衰弱到原始的地步。”
失鄉號抵達,帶來了紅毛大學士等主力團隊,以及算力更高的計算機。
從飛船殘骸、地下遺跡中提取到的海量數據信息破解成功。
三千年時間對於一個星際文明來說過於短暫,絕大多數資料完整保存下來。
包括文明曆史,各類技術資料等。
塔爾人也比較興奮。
蜥蜴人的科技肯定沒他們發達,但各有所長,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林宇對技術資料不感興趣,主要也看不懂。
他翻開曆史的部分,權當小說看。
根據記載,蜥蜴人文明大約2萬年前離開家園。
隨著日照減少,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生活在地表的蜥蜴人即便躲到地下也待不住。
得益於星球緩慢加速的過程。
幾十年的時間,蜥蜴人初步適應了地下環境。
種族天賦發動,巨大生存危機下,大腦獲得重用,短時間從部落文明,迭代到了電氣文明。
星球正式離開所在星係時,蜥蜴人的第一顆衛星上天,發射了天文望遠鏡,認知到基礎宇宙規律。
自己的母星本來圍繞恒星旋轉,被莫名的力量拉動脫離星係。
蜥蜴人並不覺得這是多大的災難。
它們躲藏到更深的地層,越來越適應環境。
氧氣的衰減,催動蜥蜴人改造自身,他們不遺餘力適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