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石油煤炭與木柴_藍星傾覆:我不玩遊戲全球恐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29章 石油煤炭與木柴(1 / 2)

宋哲。

一名新時代航天人,22歲進入空港工作,25歲入選空間站觀測分析員。

主要工作方向是,搜索地外生命。

具體工作內容是,研究天象a一號行星上的各類生命,為傳薪號的殖民打下堅實基礎。

航天局發射的探測器傳回大量數據。

包括地形結構,各類生物照片,基礎取樣數據,礦物、水資源分布等等。

宋哲主要研究的是關於地質生物資源相關的內容。

傳薪號殖民一號行星,先期的發展存在著比較明顯的難題。

那便是,能源的獲取。

首先,核能這種高端的能源,即使人類發射的各種組件都沒有損壞,也很難短期內投入使用。

那需要合適的環境,以及配套的冷卻係統。

冷卻係統裝置複雜,結構巨大,需要新人類就地取材。

而就地取材,就需要挖礦,冶煉,鍛造,機器的運轉,電弧的跳躍,都需要能量。

人類最先盯上太陽能。

即使天象a是顆近萬年的恒星,其輻射的光和熱,依然足夠。

然而後續更先進探測器到位,人們發現一號行星大氣密度較高,地表植被覆蓋率低,晝夜溫差大,全天90時間風力都在10級以上。

風沙遮天蔽日,大規模使用太陽能不現實。

宋哲的工作內容是,尋找可能存在的化石能源。

一號行星是顆生命星球,說不定大地之下存在著可利用的油料。

當然,大概率不會是石油。

石油、煤炭這種化石能源的生成,需要好幾個前提。

首先是埋在地下,足夠長的時間。

其次,需要動植物生命足夠多,一號行星現在的狀態,生態圈並不繁榮。

最後是合適的微生物環境。

藍星上的油氣資源為何是不可再生資源?

理論上看,石油等是動植物屍體埋在地下,經過漫長時間形成。

而和平時期的藍星生物依然豐富,形成新的化石能源等並不是難事,唯有時間。

但其實,這隻是一般人的誤解。

實際上,石油等化石資源,的確是不可再生資源。

即便再給藍星足夠時間,幾萬幾十萬年,幾千萬年,也幾乎不可能再生成了。

原因也相當簡單。

在藍星的生態係統中,某一時期的植物忽然進化出了堅硬的根莖。

合成出了堅硬的高分子聚合物,木質素。

簡而言之,草,變成了樹。

顯而易見,有了木質支撐,樹能長更高,幾十上百米,占據更多陽光與水分。

因此木質的樹迅速統一全球,覆蓋九成以上的陸地。

木材,也是石油煤炭等的主要來源。

當時的藍星生態圈,尤其扮演分解者這一角色的微生物們,麵對不斷倒下,層層堆疊的高分子聚合物木質素無可奈何,一臉懵逼,根本不能分解。

於是,大量的樹木死亡,堆疊,在沼澤、沿海等區域,泥沙覆蓋,處在高壓高溫且缺氧環境中,木質碳化變成煤炭。

大氣環境中大量的碳也隨著樹木埋藏在了地下。

漫長時間後,藍星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溫室效應減弱,溫度降低,石炭紀進入冰河時期。

碳沉澱過程持續了六千多萬年。

直至某一類微生物,或者真菌進化出了能夠分解木質素的酶,碳沉澱這一過程才被打斷。

煤炭也停止生產了。

然而到了人類的時代,科技發展,對煤炭、石油的開發利用,石炭紀封存的碳迅速回歸大氣,溫室效應增強,環境變暖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當然,那已經是上個時代的事情。

雖然距離藍星離開太陽係,過去的時間不長,不到30年。

可在很多人印象中,尤其新生代的認知中,那已經是上個時代,仿佛過去了很久。

那段時間,藍星、人類短時間經曆太多的變化。

劇烈到時代更替,

巨大到恍如隔世,難以共情,認可。

現代人捧著曆史書,看到項羽烏江自刎,也很難提起其當時心境。

大抵覺得這貨傻缺?


最新小说: 綜名學:特彆鳴謝 月照梅花 漫威:黑寡婦醉酒後,我跟她談心 宋朝小娘子:從食肆到首富 清穿:救命!太子妃她又在揍人啦 盜墓:我的金手指是精絕女王 不滅人皇 我真不是黑暗奧特戰士 一點螢 末日降臨:我卻在玩塔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