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後,探測器采集到足夠精準的數據,經過計算,廣播信號發射源在藍星航向正前方,大約3.3光年處。
知道了距離,以及廣播信號的強度,就可以大致反推出共享者文明大體的艦隊規模。
再加上共享者文明技術資源包,側麵透露出的科技水準,人類大概判斷出,雙方其實也就半斤八兩。
對事物的理解程度,理論體係,還在同一層次。
隻是共享者文明成長的時間夠久,理論技術應用到現實的更多。
假如共享者文明足夠強大,比如更強的能源獲取方式,又或者更好的太空航行技術,就不會停在3.3光年外。
而是直接駐紮17光年外的天象b。
一個星係,資源肯定足夠豐富,適合文明的發展。
“戰略上,我們可以鬆口氣,共享者文明並非高級文明,但戰術上絕對不能鬆懈。”
領導發話。
原因非常簡單,共享者文明正在藍星正前方3.3光年處。
三年後,對方就能直接看到藍星。
按照經典物理學方式計算,藍星將在約13.4年後與共享者文明相遇。
當然,這是不考慮藍星加速的情況。
到了24.6的光速,加速度已經變得極其微小,忽略不計。
但是按照廣義相對論,時間膨脹理論,計算上洛倫茲因子,實際時間約為13年。
“共享者文明為何等在航道正前方?”
一位科學家提出疑惑。
“方便與流浪文明交流,進行人口轉移?”
“不,不太現實,我們的速度太高了,根本就辦不到,即使我們現在就發射一艘殖民飛船,沒有李前的幫助,減速到低於1光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久。”
“李前肯定是超常規的,彆的流浪文明必定沒這種便利。”
科學家有著一些疑慮,卻不太能解釋清楚。
因而軍方難就此做一些推測。
“三年後共享者才會看到了,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發送信息,嘗試與對方溝通。
我們的信息會和我們的影像差不多時間到達。”
“可以發送探測器,提前偵查共享者文明,他們絕對想不到,以我們的科技水平,藍星的速度,還能加速向前發送質量。”
又有一名科學家腦洞大開,加以改進:
“我們發射探測器,通信方式已然是電磁波,有被截獲發現的可能,並且電磁波傳遞需要時間。
但是李前的永恒之樹,配合隱秘之弦的信息傳遞是即時的!”
對於超凡,永恒之樹這種顛覆廣義相對論、物體體係的非常規玩意兒,科學家們抓破頭皮也弄不明白。
信息超光速了啊!
因果、邏輯都可能會被顛覆。
然而,黑箱是黑箱,神秘歸神秘,該用還得用。
科學家短暫討論,基本確定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唯一難點在於李前的時間安排。
根據中心的說法,李前正在霧氣空間進行非常重要的嘗試,輕易不能脫離。
“這件事情可以現在就準備,建造飛船,人員篩選,以及最後如何將該宇航員回收,最好做到萬無一失。
李前那邊的時間,中心會去溝通,必要時刻這不失為殺手鐧。
提前高效的掌握對方動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大會上,最終拍板。
有人駕駛探測飛船可以搞,風險比較高,比如李前加速時,宇航員需要承受較大的加速度。
任務期間也有可能被發現。
任務所需要的雷達、望遠鏡觀測設備,更會占據飛船僅有的載重,導致減速、機動燃料減少,回收是個難題。
當然,這些難題都是對於一般文明而言。
人類有著數目眾多,上限極高的超進化者,生命力強悍。
足以較長時間不吃不喝,更多的攜帶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