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超乎想象的空曠。
十分粗略計算,整個已知宇宙的所有物質加起來,可能也就一立方光年的體積。
李前親自加速的‘風箏’號宇宙飛船,正在宇宙空間急速飛行。
這是一艘灰白色鯤鵬號飛船改進版本,拆除了武器係統,裝甲防禦係統等等不需要不重要的設施,加裝傳薪號同款環境模擬係統,並安裝各類遠距離探測裝置。
風箏號目前的速度為33光速,也是李前的加速極限。
它將在約10年後抵達3.3光年外,人類計算得出的,共享者文明艦隊,或者廣播發出的坐標,進行相應的觀測,監視。
由於速度過高,考慮時間膨脹,因而以風箏號內部為參考係,所需時間約9.4年。
藍星在這個過程繼續移動,屆時相距約0.8光年。
但在此之前,風箏號出發的六年後,還未觀測到共享者文明飛船,人類會先收到共享者文明的電磁波信號。
“飛行姿態正常,主引擎成功休眠,燃料艙密封無損,我的感覺也很良好。”
風箏號飛船的乘客是一名極限超進化者,掌握隱秘之弦控製方法。
名叫章廖東,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優秀航天工作者。
是最早覺醒能力的那批人,曾和段小玉一起,在萊索馱為10號玩家保駕護航。
如今,他身在可活動空間不到15立方米,速度卻高達33光速,有可能一去不複返的風箏號飛船,衝向無垠的宇宙空間。
章廖東挨個檢查完各係統狀態,向藍星方麵彙報後。
他的動作緩慢而熟練,脫掉身上的抗壓宇航服,換上深藍輕便的艙內活動服,按照訓練科目,又依次檢查了其他的係統情況。
“環境模擬係統正常工作,水儲量2.1噸,電解係統順利啟動,空氣含氧量20.6,超出設定標準,下調0.7個百分點……設置完成。固體氧氣發生器儲備12罐,破損一個,封存處理……”
章廖東逐一檢查飛船上的資源設備。
要知道,他是極限超進化者,身體素質遠超普通宇航員,還身著特製抗壓宇航服,在加速階段依然眼前發黑,險些暈厥。
飛船上承受的加速度可想而知。
發射階段大部分設備處在關閉狀態,誰也不知道經過李前相當暴力的加速後,這些還能不能正常運轉。
如果不行,就要立刻減速,回歸藍星。
這也宣告風箏計劃的失敗。
整一圈檢查下來,章廖東如釋重負。
各種設備正常運轉,物資也基本完整。
最重要的環境模擬係統,兩套製氧係統都可以正常工作。
電解水產生氫氧,氧氣用來呼吸,氫氣又可以與二氧化碳通過反應器進行‘?+4h——ch?+2h?o’反應過程,生成甲烷和水。
唯一損失,就隻是一罐氯酸鈉,這東西稱作‘氧燭’,顧名思義,緊急情況下用來生成氧氣。
3.3光年外的共享者文明廣播信號源,與風箏號飛船,與身後的藍星處在一條直線上。
理論上,從藍星發射的通訊電磁波,共享者文明有可能截獲,從而得知風箏號的存在。
因此章廖東的彙報不會得到藍星的直接回答。
不過聯係並不會斷。
守著時間,兩個小時後,章廖東返回工作間,將自己固定到座位上。
凝聚精神,喚出了永恒火種。
兩分鐘後,虛幻燃燒的火焰,忽然有節奏的跳動起來。
章廖東精神為之一震,手指根據火種躍動頻率,按壓專門的按鈕,發出滴滴聲響。
長短交替的點、線信號,經計算機分析,翻譯成航天局的祝福信息。
實際上不需要機器翻譯,章廖東也能根據頻率,實時翻譯出內容。
按照風箏號任務行動方案,接下來的漫長時間中,章廖東每隔一段時間,可以通過火種向藍星發送信息,接收信息。
這經由李前之手。
同時他也將進入低消耗生活狀態。
由於飛船體積有限,無法攜帶聚變反應爐,因此能量也有限。
因而到達目的地展開工作前,飛船上大量設備都不會啟用。
章廖東能做的事情非常少。
隻需隔幾天查看飛船狀態即可。
大量空閒時間,與無聊並不是最大的麻煩。
章廖東需要麵對的是,在未來的10年及以上,都不能睡眠,以防止進入霧氣空間,無法醒來。
即便是極限超進化者,也很難做到六七年不睡覺。
超進化者,依然是肉體凡胎,會疲憊。
何況還是在宇宙中孤獨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