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第一次接收到共享者文明的定向廣播後不久,藍星遭受過一次強烈的電磁風暴,網絡攻擊。
並且病毒外泄,導致包括清泉市在內的多座城市斷網斷電。
但緊隨其後是20號超級地震威脅,以及聯盟政府的隱瞞,因而民眾對這件事的討論較低,印象也不深刻。
然而真正知情者是清楚地。
根據推測,這片空間可能存在第二文明。
並且爆發過星際戰爭。
現在看來這一論點很可能是正確的,人類發現了一艘大概率非共享文明的宇宙戰機。
交戰雙方,可能是共享者文明,以及一個流浪文明。
兩個素未謀麵的文明,為何爆發戰爭?
最有可能的是資源爭奪。
“我們假設一種情況。”
聯盟軍事會議上,一位空天軍指揮官說道:
“假如這個流浪文明,並沒有在霧氣空間發現共享者文明留下的線索,向特定坐標發射信號,接收到共享文明的技術資料。
事實上這才是大概率的事情。
那麼這個文明並不知道在高維航道的下一個站點,有著一支艦隊等待著。
興許該文明都沒能力從霧氣空間獲得關於高維航行相關的信息,整個文明經過又一次的高維航行後,處在緊繃的狀態。
這時候共享者文明的出現,導致該文明誤判了情況,引發矛盾,並衝突升級……”
這位指揮官描述了一種推演可能。
但是並不太能站住腳。
藍星遭遇的那次強大電磁風暴,不是共享者文明的技術,可能來自這個流浪文明應對共享者艦隊的布置遺留。
雖然人類並沒有得到該設備或殘骸,但僅從電磁風暴強度,攜帶的信息,以及病毒的強悍程度,可見其科技水平並不弱。
即便人類沒有進入霧氣空間,獲得那裡的諸文明留言信息。
再次,或反複遭遇高維航行,也不會失去理智。
經受了最初的災難,還能在流浪途中保持文明實力,不會是水貨。
因而另外的觀點是,該文明確實與共享者文明存在客觀上的衝突,演化成了一場戰爭。
“不論是哪種情況,表明共享者文明,並非他們描述的那樣喜愛和平,而我們一開始的警惕和備戰也並非毫無意義。”
“接下來,我們隨時可能接收到來自共享者文明的信號,或是談判,或是交易,每一步都必須謹慎……
我們隻接受技術知識的交易,不接受實物,這是紅線。”
一支艦隊,向一顆星球發射飛行物,這是極其危險的情況。
人類不確定那裡麵是什麼。
更何況藍星速度太快,一旦入軌失誤,引發碰撞後果不堪設想。
“大家也不必擔心,我們對共享者文明相對了解一些,這是個科技高於我們,但不會高出太多的艦隊文明,他們大概物質、能量匱乏,需要向我們購買。
條件合適,賣給他們就是了。
至於戰爭的可能,我們隻能給出不高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的星球速度是極快的,按照我們的飛船水平,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持續不斷加速,都達不到。
共享者文明技術比我們高的也不多。
現在他們的動向狀態,基本是靜止的,想要在短短幾十年加速到和我們差不多的速度進行登陸作戰,是天方夜譚,除非他們完全失去理智,拋卻一切後路,冒著在宇宙空間流浪到死的風險。”
通過共享者文明每隔一段時間,發出的廣播信號,人類判斷共享者文明艦隊基本沒有移動,速度較低。
即使是在藍星的前方,想要以這樣的速度強行登陸一顆24.6c速度的星球,肯定連骨灰都不會留下。
氪星人都得灰飛煙滅。
所以,即便存在衝突,也大概率不會演化到登陸作戰。
對方可能發射一些能量武器,但有大氣層在,問題不算大。
至於動能武器,導彈等,也要有不低速度,和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