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離開太陽係開始流浪。
極限超進化者更能進入霧氣空間,確定宇宙中存在其他文明,且數量眾多。
人類便在南北極冰蓋之下,修建了迄今為止規模最為龐大的中微子探測陣列。
主要用於探測地外文明的存在。
其原理是,核聚變反應時,可能泄露中微子。
中微子質量極小,且不攜帶電荷,僅僅參與弱力相互作用,也就是穿透力極強,可以輕鬆穿過藍星。
探測難度也極大!
藍星離開了太陽係,沒有恒星的乾擾,中微子探測陣列的精度大大提升。
尤其確定共享者文明艦隊方向後,更進一步縮小難度。
藍星來到這片空間的第三年,便檢測到來自‘前’方的不少中微子,科學家判斷來源於共享者文明的活動。
共享者文明應該還在使用可控核聚變。
如果他們掌握更高級獲取能量的方式,就沒必要保留過多可控核聚變設備,並保持運行。
在宇宙空間流浪,還離開了母星,且不在恒星係中,資源稀缺。
核燃料釋放的能量比例,肯定不如更高級的能源技術。
與其攜帶大量核燃料,不如儲存更多更先進技術燃料。
“300萬億噸?!”
藍星接收到來自風箏號的信息,科學家們大為震驚。
“300萬億噸的飛船就有三艘,還有數量過百的,超過20萬億噸的……總共3000萬億噸的艦隊總質量?”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和我們的估計差太遠了!”
“章廖東計算出錯的可能性更大……”
一眾科學家情緒激動,揮舞紙和筆完全不能相信。
人類確定共享者文明艦隊規模,從多個角度考量。
首先是中微子探測陣列的數據,檢測到的中微子數量,反推其艦隊總能量。
其次是根據共享者文明艦隊發給人類的資源需求量與技術名錄。
單就共享者文明需求的那些資源全部加一起,對於3000萬億噸總質量規模的艦隊來說,也就九牛一毛。
要的太少了!
而拿出來交換的技術又非常先進!
價值似乎不對等……
難道說,共享者文明聯盟,真就和他們宣稱的那樣慷慨,願意如此無私的幫助其他流浪文明?
“技術,隻是一些數據,複製一份分享出去似乎也無傷大雅。
更何況我們是流浪文明,今次插肩而過,未來再難相見,我們的技術進步對他們造不成任何影響。
反之人類如果因為這份慷慨選擇加入共享者文明的聯盟,則又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科學家們議論紛紛,各種猜測,現場一片嘈雜。
很快,重新計算的結果出爐,令得眾人啞口無言,最後一絲希望落空。
章廖東計算的沒錯。
共享者文明的艦隊確實無比的龐大。
“其實這樣的結果,也可以理解。”
冷靜後,一位科學家說道,
“我們不知道共享者文明流浪了多久,又下了多大決心離開母星,他們可以在很漫長的時間中,一點點搬空母星,建造龐大的艦隊。
此外,不是還有另外兩個文明嗎?
湊合湊合,組成這種大規模艦隊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學家們的思維天馬行空,進而想到另外一種可能。
這片星空,最近的天象b星係,距離共享者文明其實不遙遠,但他們卻沒有選擇殖民。
對此人類早年有過很多猜測。
而今似乎有了個更好的答案。
相對於殖民,默默發展,待在這條航線上,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流浪文明。
他們可以從路過的流浪星球上交換到足夠維持聯盟運轉的資源。
文明的交流,促進技術的進步。
相比殖民天象b,待在原地,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我還是持懷疑態度,這樣的艦隊規模,太駭人了!”
一些科學家表示難以接受,如此規模,有點挑戰他們的認知。
這處會議室吵吵嚷嚷,分析章廖東傳回的數據。
李前跟著另外幾名領導,進入旁邊的會議室,這裡也有幾名科學家,還穿著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