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者文明的先頭艦隊,距離藍星尚有8千億公裡,將近0.1光年。
這個距離,藍星發射的最大速度2c炮彈,需約五年時間抵達。
當然,真實情況並不要這麼久。
最多6個月。
共享者文明先頭艦隊主動靠近藍星,而藍星本身也有極高速度,相對之下,所需時間當然大大縮短。
但是人類的炮彈想要命中對方戰艦,難度依然非常之高。
比共享者艦隊在0.3光年處命中藍星更高。
人類能觀測到的,無非是後續發射的探測器拍攝的畫麵,以及觀測到的些許噴射光流而已。
2c在人類看來,已經足夠快,其蘊含的動能,甚至可以摧毀大半個藍星生態。
然而放在廣袤的太空中,依然慢如蝸牛爬。
人類需計算極大的提前量,提前幾千億公裡,炮彈要在最準確的時間,最準確的位置,恰好遇見對方的艦隊,才有可能命中。
這其中的計算量無比恐怖,涉及到一顆高速星球,高速艦隊,炮彈初速,星球引力等等。
其實人類最好的機會,是等到對方艦隊徹底靠近藍星。
比如進入到1000億公裡內,李前的超感可以直接鎖定,打擊精度也將大大提高。
但藍星目標太大,在這個距離上,對方主炮指哪打哪,地表的堡壘城市將是活靶子。
因此人類見識到‘軌道轟炸’級彆的威力,隨即決定參照塔爾人的建議,在主炮夠得到的距離上直接開炮。
如果能提前打掉對方旗艦,藍星城市受到毀滅打擊的風險自然大幅降低。
塔爾人提供的簡略戰術,考慮到方方麵麵,他們畢竟曾是星際文明。
還是非常強大的那一類。
蒼龍一號基地位於紅海東部的哈裡格地區。
原本的戈壁荒漠早被冰雪所取代,深淵般的溝壑中,蒼龍定定矗立大地,昂首仰望蒼穹,軌道炮口對準著星空。
蒼龍號的水平方位,和豎直角度,都可以緩慢調整。
在東西指向的直線凹槽上,每隔一段距離,也就是液壓杆撐起的支點,便有一道內凹的圓弧,以便支撐係統左右移動。
蒼龍1號可以在水平30°,垂直25°之間調整。
當然本次發射經過了科學家團隊精密計算,水平與垂直夾角固定死,隻等藍星自轉到特定的角度發射即可。
在科學的角度,如果將一件複雜的,看起來困難重重,幾乎不可能完成事情的每一個部分都理解透徹,並切實地準備充分,無有錯漏,那麼這件事就必然成功。
麵對共享者文明的壓力,蒼龍級主炮是人類能夠掌握的最強大的科技底牌,自然動用的資源都是世界上最頂級的。
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全都精挑細選。
而基地內七萬多人大多來自軍隊,或各行業抽調,將幾十年的青春投注到這片荒漠,建起了鋼鐵巨龍。
伴隨發射命令下達,整座基地進入了一種極度特殊的氣氛中,所有人屏息,一滴滴汗水從額頭滾落。
工人們按照指令,回到安全室等待。
少數技術員依然堅守重要崗位。
一隊隊消防員、醫療人員守在消防車,救護車旁邊,隨時準備出發。
“啊——”
忽然,不少人耳膜遭受到尖銳聲音刺激,傳出劇痛,發出痛呼。
同時身體像是被無形大炮轟擊,頭暈目眩,能清晰聽到自己的心跳,血液流動一般。
超級儲能裝置中,來自14座聚變電站的能量頃刻輸出,進入到蒼龍軌道之中。
瞬間產生強大電磁場。
炮彈出膛,劃破虛空,產生尖銳嘯叫,並伴隨數聲嘭嘭炸裂聲音。
基地內大多數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忍著身體的不適,堅守崗位,盯著儀表盤或警燈,隨時準備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