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力、超感的傳播,有著明顯速度上限。
極可能是光速。
但精神覆蓋之下的感知速度,卻幾乎沒有上限,這是人類能夠通過李前,拿到先鋒艦隊實時位置的根本原因。
當然人類其實還有另外的計劃,簡化版風箏計劃。
既是發射載人飛船靠近敵方艦隊,將探測器收集的信息通過火種傳回藍星,以達到戰場級彆的區域性信息優勢。
飛船、宇航員都已選拔完畢。
但李前的存在讓該計劃擱置,超級精神力完全可以勝任。
並且短時間李前不必去霧氣空間守著了。
因此簡化版風箏計劃被放棄。
共享者艦隊所震驚,並為之爭吵的是人類的運氣,或者說有可能掌握著超光速通訊能力?
運氣之說法,他們將之拋到腦後,可能性不大。
除非人類有著無數的那種主炮,可以往所有可能性的線路上的發射炮彈碰運氣。
而對於艦隊來說,這樣微小差距的航線幾乎是無限的。
即使人類有一萬台主炮,剛好命中艦隊,而且還命中兩艘戰艦的可能性都極其之微小,可以忽略不計那種。
因此他們更認為人類掌握著傳說中的即時通訊技術!
共享者文明雖然沒有遇到高級文明,但接觸過許多的流浪文明,而這些流浪文明中就有遇到過高級文明的文明。
該高級文明掌握光速飛行技術,和超光速的即時通訊技術。
後者的技術原理,利用了微觀粒子間的非區域性感知,對此共享者文明研究多年,並沒有頭緒。
現在人類似乎掌握著這種技術,可以提前鎖定他們的艦隊!
“對方的探測器我們檢測不到,或者其也掌握著更先進的隱身技術……”
先鋒艦隊的緊急會議室中,氣氛低迷。
“我們隻能假設他們的探測器距離我們極近,可以確定我們艦隊的實時坐標,因此我們每次機動都要在他們的炮彈飛來之前進行規避。”
“但是這樣的話,就要進行更多的機動,過多的機動必然消耗更多的燃料,甚至影響到加速,最終航速不能和藍星統一,失去登陸機會。”
艦隊繼續進行登陸,將承受藍星不間斷的主炮轟擊,距離越近,機動規避越困難,直到最後躲不開,損失慘重。
但如果進行機動規避,燃料消耗巨大,甚至影響到艦隊加速,最終與藍星錯失。
“我們遠遠低估了一個流浪文明,誰也不知道藍星流浪了多少時間,接觸過多少的文明,掌握何等我們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現在我們其實隻有一個選擇。”
一眾高級官員討論後,得出結論。
先鋒艦隊隻能繼續向藍星靠近,進行登陸。
因為,即便先鋒艦隊選擇規避,保全自身,但戰艦能量遲早會在一次次機動規避中消耗殆儘。
而在此之前主力艦隊肯定還沒有占領藍星,很難進行救援。
“與其在彷徨中耗儘燃料,不如繼續前進,配合主力艦隊的火力掩護,我們抵近到藍星附近!”
“不錯,等待了數千年,才等來藍星,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機會,為了我們的族群,我們的文明!”
麵臨巨大的抉擇壓力,共享者文明選擇為文明的存續而犧牲。
後續與主力艦隊的溝通中,確定依然執行此前的戰術。
主力艦隊進行炮火掩護,先鋒艦隊繼續登陸。
“真正的惡戰即將到來。”
同時,藍星,行星防禦指揮中心。
根據先鋒艦隊的動向,智囊團基本猜出了對方的戰術。
並且李前的超感觀測到那些飛船開始分離大量的高速物體,正向藍星飛來。
這應是次級的戰艦主炮,質量較小,且速度也隻有不到0.1c。s,這個速度對於以導彈、動能武器和激光武器為主的行星防禦係統來說,依然過快,難以防禦,
但其速度相較於主炮低了很多,質量也更小,進入大氣層後會快速燃燒,消耗動能,最後藍星重要城市與設施都有大型偏導護盾,最終能造成的傷害較低。
所謂偏導護盾,並非特彆前沿的科技,其采用洛倫茲原理,可以使得目標附近的高速金屬炮彈、子彈等發生軌道偏移,不能命中。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護盾技術,等離子屏障,由江川教授參與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