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始皇陛下將大一統做的太好,這些鄉老,無論之前是哪個國家,如今都擁護秦國,生怕再出現大亂。
小學的設立,代表著平民能夠接觸知識,這些鄉老認為,如果百姓們知曉了知識,就會不甘勞作,整日高談闊論,甚至是幻想著進入廟堂,這對於國家來說,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故而,即便是在縣中開始設立小學,鄉老們為了大秦,同時也帶著點私心,開始‘篩選’學生。
平民的學生不準進,官吏的兒子可以進,富商的兒子選擇進。
就這樣的情況,是與柳白‘盛民’的政策方針背道而馳的。
“如今鄉老們抵製小學,即便是大秦書院的態度強硬,當地的官員有遠見,開設了小學,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難以進入其中學習。”
“更有甚者,小學都辦不起來,反倒是這些鄉老威逼著當地官員,將這些錢擬作開設私塾。”
“官吏上報,到了張蒼這個典樂這裡,這才有了這一封奏疏。”
柳白當真是感覺到了一種無奈的感覺。
這些鄉老,是走過戰爭年代的人,看到過天下大亂之後的模樣。
他們的出發點沒有錯,當讀書的人多了,就如同後世的人會穿上長衫,不願意脫掉,最為辛苦的勞作,他們可能會覺得配不上。
第(2/3)頁
第(3/3)頁
但....以柳白跨越千年的眼光來看,正是因為這些人不願意做辛苦的勞作,也不願意其他人太辛苦,才會有了無數的工具、科技產生,這才是真切改善百姓生活的方法。
可.....這怎麼說?
這些鄉老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作的事情也是符合普遍認知的,他們這樣一阻礙,就頭疼無比。
偏生....鄉老在提防的話語權很大,甚至很多事情,官員都要和鄉老們商議著來,強推根本不行。
對於惡人舉起屠刀,柳白彆說是不會心懷愧疚了,怕是連砍刀的速度都要快上幾分、。
可這些鄉老....他下不去手。
“柳公,您是想要廢除三老製?”
蕭何沉聲開口,他大抵明白了自家柳公的意思。
將教育普及,這個概念,在百姓的眼中雖然是好,但....對於商君的理論有所了解的人,是會認為這是禍國之道,故而阻礙。
如今三老製,便是這樣的存在。
“可以這麼說,但手段一定要溫和一些。”
“如今的天下,還是需要鄉老們穩定的。一刀切,對這些有功勞的老人,顯然是不公平的。”
“慢慢磨,學政的推行太慢,我大秦昌盛得就愈發慢。”
“兩難。”
“本相的考慮是,明麵不廢,暗地廢。”
柳白點了點頭,再次強調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樣一說,蕭何明白了:“柳公,不若.....保留三老製,卻削減鄉老們的數量以及話語權?”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