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王負傷已經是快兩個月前的事情了,這麼久早就好了。
姬康不過是為梁帝解圍,婉拒了陸放的主意罷了。
陸放微微皺眉,輕聲道。
“若不動用北涼軍,隻能派遣京軍,馳援錦州了。”
“陛下,請您三思!京畿重地若再抽調,恐有風險。”
去年的幽州之戰,今年的遼東之戰,連續兩年激戰。
不光令北方的戰役爆發地的守軍損失慘重。
京軍、其他未受戰火波及的地區的守軍,亦被抽調消耗。
軍隊不是地裡麵的大白菜,收割一茬立刻長出來一茬。
挑選兵員,組織訓練,沒有一年半載無法形成戰力。
如今蜀地與遼東兩處起火,要麼動用京軍,要麼命北涼王出手。
怎麼選?
梁帝的手指輕輕敲動龍椅,心緒不寧。
見梁帝猶豫不決,左都禦史楊蓮走出來,道。
“陛下,臣認為未必就必須北涼王去錦州。”
“北魏與萬妖之國雖攻勢凶猛,但戰爭講究一鼓作氣勢如虎!”
“遼陽城我大梁將士死戰,令敵軍傷筋動骨。”
“如今有錦州為依托,遼州為輔助,未必不能擋住敵軍。”
楊蓮侃侃而談,就是不願意讓徐牧統兵。
“可將錦州的戰事全權交給章邯將軍負責,再派遣一大將輔佐。”
“我朝中能征善戰的將軍有許多,難道他們比不上北涼王乎?”
梁帝終究未敢命徐牧統領北軍,而是將前線戰事指揮權,交給了章邯。
之前遼東的戰事由章邯、曹桂、馮漢三人商議決斷。
章邯與曹桂往往能想到一處,但馮漢卻與他們截然不同。
導致梁軍的力量彙聚不到一處。
朝廷一邊抽調江南的兵丁,一邊加緊運送物資到前線。
八月中旬,北涼。
八月的北涼夏季的炎熱漸漸平息,徐牧站在梧桐苑的池塘邊,垂釣。
李白捧著密監司最新送來的秘寶,輕聲頌念。
“章將軍率軍,與北魏、萬妖之國鏖戰於錦州半月有餘。”
“其間寧州將軍陶謙,亦派兵從側翼進攻北魏軍。”
“然敵方勢大,相繼下錦州古城、廣寧城,如今已經兵臨錦州城下。”
徐牧微微眯起眼睛,感歎道。
“兵敗如山倒,北魏聯軍氣勢如虹,錦州城危險了。”
李白聞言忍不住問徐牧。
“殿下,章邯將軍領兵的本事不差,又善於防守。”
“為何章邯將軍全權接手戰事,我大梁依舊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