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豪情萬丈,欲建立不世之功,瞧常溪等將官似有不服。
徐龍微微一笑,問姬武。
“姬將軍,遊弋於敵軍四周,伺機破其糧草、斷其糧道。”
“姬將軍認為本宮的計謀如何?”
姬武從抵達南橘城後,一直是皇太子徐龍戰略的堅定支持者。
說起姬武與徐龍緣分不淺,這兩人本是表兄弟。
姬武原名就叫姬龍,後因徐龍的名字有一個“龍”字。
姬康避諱皇子之名,才將長子的名字從“龍”改為“武”。
姬武支持皇太子徐龍不假,但姬武並非一味地盲目跟從。
他思忖片刻,道。
“敵軍深入我大梁,補給線綿長,若奇襲之斷其糧道。”
“可亂其軍心,不過風險也很大,敵軍畢竟有濮陽城為依托。”
“殿下,末將願領兵伺機斷其糧道!”
好!徐龍的眸子發亮,笑著說道。
“姬將軍不愧為我大梁的俊傑,南橘城內騎兵,你可隨意調遣!”
“軍中斥候全部交予你手中!”
身為臣子能闡明利害關係,勇擔重任,徐龍怎麼會不欣慰?
姬武躬身領命。
徐龍的心情極好,舉杯。
“諸君,吾等舉杯預祝姬將軍旗開得勝!”
一片歡騰的氣氛中,常溪卻顯得憂心忡忡,味同嚼蠟。
宴席後,常溪與馮漢離開太子府。
冷寂的街道上,二人並肩而行,馮漢勸慰常溪。
“常將軍,此一時彼一時,你今日的神色殿下都看在眼裡。”
“你我沒有被發配到兩座小寨去,已是僥幸。”
常溪的臉色陰沉,嘀咕道。
“留在南橘城又如何?鐘業、董穀、春山、趙信四人,將你我幾乎架空。”
“留在南橘城你我能做什麼?還不是殿下說什麼是什麼?”
馮漢歎了口氣,道。
“你既知道南橘城有太子殿下做主,說什麼是什麼。”
“還敢給殿下使臉色?那不是自討苦吃麼?”
常溪停下腳步,一臉的憤怒。
“我就是看不慣太子殿下詆毀北涼王!”
“他說北涼王‘畏戰’,涼王何等人物,怎麼會畏戰?”
見常溪越來越激動,馮漢忙拉住了他。
“好了好了,你看你又來了,今日我們不談國事。”
“宴席上你也沒吃什麼東西,走,去我那兒喝兩杯。”
馮漢好說歹說,終於勸住了常溪,相伴離去。
常溪的意見與牢騷,並未影響到徐龍的戰略。
大梁天啟二十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