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就到了收割蘆葦稈的時候,江豔秋終於見到新來的知青,一共六個男的、六個女的。
其中還有一對夫妻,他們還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來插隊。
這些知青的年紀普遍比知青點的知青們大,最大的都二十七八歲了,就算是年輕點的,也得二十五六歲了。
山水村未結婚的知青最大的也才二十二歲而已。
等大家互相做了個簡單的打過招呼,介紹後誰是誰都不記得,大家也沒多聊,就熱火朝天地乾起活來。
這些人乾活都一把好手!這不,沒一會兒,江豔秋他們那撥人就被甩得老遠了。
看得大隊乾部直點頭,這拿工資的和沒拿工資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才沒兩天,社牛許妍就跟人家打得火熱了,對人家兵團的生活那叫一個了如指掌。
兵團地多人少,天氣一不好時,莊稼倒伏的可多了,機器收不了,那就隻能人工收了,比生產隊累得太多。
他們每天晚上都得上思想教育課,開憶苦思甜大會,
冬天也有乾不完地乾活。白天乾就算了,大半夜的還得進山砍房棚條子。
說是半夜氣溫最低,小樹條凍得脆脆的,一斧子下去,一根樹條就輕鬆砍下來了,那叫一個乾脆利落,效率比白天高。
江豔秋他們對這說法表示懷疑,這北大荒的,白天晚上什麼時候溫度不低啊?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那對結婚了的知青,來這兒之前都沒有單獨的房間,和其他已婚知青住一屋,三對夫妻就拉塊簾子。
田蜜驚訝地說:“那半夜起來上廁所,不怕鑽錯被窩了。”
對方倒是樂嗬嗬地說:“除非是故意的,不然不會的了。”
隨後還說,現在還算好的,以前一個連隊就兩間夫妻房,要辦事還得提前申請呢。
更誇張的是,有次兩對新人一起結婚,兩位新娘早早地就去夫妻房等著了,新娘害羞,也沒開燈。
兩個新郎喝多了,前麵那個走錯房間,回屋抱起人就辦事,後麵那個走對了,可聽見屋裡有動靜,就去了另一間屋。
第二天起來才發現搞錯了,這可怎麼辦呢,隻能將錯就錯了。
聽到這兒,許妍和田蜜兩人忍不住毫不顧忌的哈哈大笑起來,笑得直接倒在雪地裡啦。
後來給已婚的安排房間,不過都是幾家人一間。
不過都是排好班的,一家提前兩個小時回屋,另外兩家就在其他地方玩,晚兩個小時再回去,就這樣輪流來。
反正就那些事兒,大家都懂,也都能理解?!
至於為什麼不蓋房子。每天都有乾不完的活,哪有時間蓋房子呀,房子都像城裡一樣等連隊分呢。
總的來說,哪兒的知青都不容易!
兵團農村知青雖然有工資拿,但天天乾活,探親假都受限製,插隊的知青窮,但自由。
今年不用像以前要上山狩獵,把蘆葦稈割完,就給大家分糧食了。
今年大豐收,沒有災害,還多開了幾百畝地,工分比去年的之前。
之前分的那一百多斤稻穀都沒算進人頭糧裡,還是按去年的標準分糧食。
分完糧食,江豔秋加上用山貨換來的工分,一共分到六十八塊五毛錢,相對來說也算不錯的了!
分完糧食,知青也要回去探親了,顧家姐妹回去之前,顧清清還不忘把石磨和做豆腐的工具拿出來。
轉眼間知青點裡就隻剩下江豔秋、趙蘭蘭、顧清清、高峰還有徐躍飛五個人。
高峰不回去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他太胖了,擠車太難了。
徐躍飛沒有在大隊偷雞摸狗了,不過賺到錢的他比以前更拽。
知青點的他除了怕喬蕾和田蜜,其他都不怕,應該是不理。
大家都走後趙蘭蘭搬來和江豔秋一起住,這樣也能省柴火,一個人也不害怕。
顧清清也經常來江豔秋這裡待到睡覺才回去。
趙蘭蘭也想回家看看了,可一想到來回要花七十塊錢的車費,她就開始糾結了。
一年的分紅還不夠車費,實在舍不得啊。
這年代知青逃票回去的很多,但趙蘭蘭膽子小不敢逃票。
許妍說她和秦毅恒掩護她逃票到魔都,等到魔都她再買去平都的票就行了,她都不敢。
不過貓冬了,大隊卻開起掃盲班,老師不光要給小學生們補課,還要給村裡不識字的人搞掃盲教育呢。
按大隊乾部的說法就是:“大家沒事就去多認幾個字,免得去了城裡連男女廁所都分不清。就算不想認字,聽聽報紙長點見識也好呀。”
喬蕾要回去探親,趙蘭蘭就給她代班,一天也有十個工分。
這樣一來,江豔秋大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知青點待著了。
一開始,村裡有人過來和他們合夥做豆腐,豆皮,麥芽糖,到後麵的時候幾乎都是她一個人。
這正合江豔秋的意,剛好有時間學習,她現在除了學習高中課本,還學中草藥書籍。
這些書也不知道顧清清從哪兒弄來的,還比較全麵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