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有子,於江山的社稷有大功,燕颯茗重賞醫女,還特意派人將太子妃母親接入宮內陪她。
皇後突然派人來請,太子妃在宮中出事了,孔母來不及多等,收拾了兩身衣物就隨姑姑入宮,她放心不下女兒。
入宮一整年,再次見到母親自己卻是臥床,太子妃吸溜幾下,還是克製不住,委屈了將自己塞到母親懷裡輕啜。
此時的太子妃,真正有了底氣,終於又是有了母親的孩子。
太子妃不敢多哭,怕影響肚中孩子,隻允許自己掉了兩滴淚,就用帕子輕按眼尾,沙啞的開口。
太子妃在說,孔母就在一旁聽著,聽女兒這一年在宮中過得艱辛,時不時摸摸太子妃,就像她幼時那般。
“我兒隻要記住,皇後便是皇後,待她如待我一般,可不許再鬨你的脾氣。”
皇後穩坐中宮,正值女子年歲正好之時,與陛下琴瑟和鳴,兩年都未有生育,孔母已經猜到了其中秘密。
有這樣一位母後,才是女兒的幸運,孔母在聽完女兒說的落湖昏迷之後,排擠了她的無錯
“孩兒知道,那時孩兒昏迷不醒,就像在冷窖中一般,天地之中隻有我一人。
實不相瞞,沒有母後,孩兒恐怕長眠,肚中孩子也隨著我這個沒福氣的母親。”
到這時,太子妃才有人傾訴她當時的惶恐,滿宮之中,無人可以說貼心話,太子妃夜裡驚醒之時也怪自己年少輕狂。
因為那場變故,太子妃至今還覺得渾身發冷,有來自靈魂的冷,睡覺時,得蓋著厚厚的被子才能睡著。
旁人隻以為太子妃遭了變故,生死之中有大恐怖,難免有些改變,又是春日受寒,是要多蓋被子。
孔母此時並不去責怪女兒,太子妃是他一手教養長大的,這事應該怪她。
女兒孤身一人在宮中,受了多少委屈才能做好這個太子妃。
有了孔母照顧,太子妃才徹底從變故中走出,有精力養肚中孩子。
“梓潼還在看醫書?”
小皇後不知從哪得了一本醫書,看了好幾日也不曾看膩。
“本宮看看打發時間,這書是陽太醫家傳之書,寫的很好,本宮收獲頗多。”
燕颯茗這幾日都在看這書,這書源於陽太醫家中幾代積累,上麵寫的,並不是不傳之秘,而是尋常症狀和用藥。
百姓的頭疼腦熱上麵都有記載,嚇到小兒吐奶上到老人癡呆,也都寫了,一本中醫類百科全書
“朕看看。”
昭明帝學過醫術,平日太醫問診,還能與太醫切磋一二,這書他原本以為是小皇後尋來打發時間。
細看之下,就發現其中奧秘,用的是大白話,寫的是千金風,可作為百姓傳家之用。
“陽太醫將這書贈與皇後,可有說些什麼。”
“醫者仁心,陽太醫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土,這書上有陽太醫所繪草圖,可以比照著圖上模樣找藥,陛下想的就是本宮所想。”
陽太醫雖是女子之身,心懷天下,昭明帝對女子的期盼再一次拔高。
小皇後與他心意相通,昭明帝特賜陽太醫男爵之位,給了仁字封號,升為禦醫,照常在太醫院當值,成了專供皇後之用的禦衣之一。
太子妃臥床三月,在孔母的照料下,平安產下一個瘦弱的皇孫,小貓大小,哭聲也很細弱。
因小皇孫出生時著實體弱,昭明帝沒有信心,就暫未序齒,先等小皇孫滿月。
從跌落湖中起太子妃就沉寂了,小皇孫的洗三、滿月,都沒有大辦,太子如何說太子妃都不鬆口。
等太子妃坐滿雙月子,太子當天就就帶著家眷離開皇宮,搬到宮外去住。
小皇孫行十,從出生起,太子妃強打起精神,處處仔細照料。
足月之後,也還是小小的人兒,一直等到遷宮之時,才長了些肉,看上去可以活下來。
這兩旬之內,太子妃瘦的可怕,她瘦十斤,十皇孫才長一兩,看著駭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子不住皇宮之內,有違祖宗禮法,大臣們都說倦了,知道陛下不會聽,隻會賜下宮刑,沒人敢冒頭進諫。
大臣們無人尚書陳情,太子也隻能搬出宮外,比照大皇子搬宮時所做,太子搬宮,需要帶太子妃來母後處辭行,口說道孩兒不孝。
燕颯茗這是自那日後第一次見到太子妃,相比與太子大婚之時,太子妃變的不多,就是人瘦的厲害,性子變得內斂了,渾身散發著母性光輝。
“此番你二人搬離宮禁,往後再無本宮時時照拂。這宮外不比內廷,諸事繁雜,須得你二人相互扶持、彼此照拂。
夫妻同心,方能家和萬事興。切不可因些微瑣事生了嫌隙,失了皇家體麵。凡事多商量,若有難處,儘管回宮告知本宮。”
燕颯茗說場麵話一直很簡短,就這一句,還又賜了一個箱子的東西讓太子與太子妃帶出宮,就讓他們兩人離去。
早些離開就可以,早些搬宮,宮外還需要安置,彆在她這耽誤時間。
太子這個枕邊人不知太子妃變了,日夜守著太子妃邊的宮女、太監們也看不出來,燕颯茗隻稍一眼就發現端倪。
若是太子妃還是原來的孔文君,那沈氏女口中的太子妃去了何處,又回了自己的世界,還是徹底消散於天地間。
兩個靈魂隻容一人,相互廝殺中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隻不過是有個靈魂作為主導,這次換了一魂。
孔家教養長大的貴女,在擁有了另一份記憶,比沈氏女知道的太子妃,難纏許多。
太子妃的適應性,燕颯茗親眼見證。
從大婚入宮前三日的毫無臉麵可言,到現如今的宮人口中偶爾稱讚的太子妃,她隻用了一年時間。
沈氏女這種又毒又蠢人,想將太子與太子妃拉下馬來,此世之難,難於上青天。
喜歡快穿之混低保日常請大家收藏:()快穿之混低保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