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前年,子嗣為艱,前朝後宮腹背受敵仿若在眼前,又是日日失眠,不得緩解,恨不得殺儘天下人為他陪葬。
百姓口中的暴君,初說之時,是冤枉,到後麵,已經分不清了,哪有現在的閒暇。
鳳儀宮還是紫宸殿,昭明帝並不在意,小皇後隨口一言,真是想要,紫宸殿給她就罷。
眼下有另一事,昭明帝拿來與小皇皇一問。
“今朝科舉,梓潼可要出卷問答,考較狀元學問。”
殿試之時,會有皇上親問,昭明帝近些日子在忙科舉一事,也來問問小皇後。
小皇後身邊宮人,都是她親自挑的,昭明帝對比過,發現小皇後支使的宮人比他的合心,小皇後有伯樂之才。
“官家若是願意折愛,就分幾個良才入我麾下,供我支使,狀元榜眼這些,本宮不敢奢求。”
燕颯茗既然參與了大朝會,也分了一部分差事,算是從昭明帝那拿了一些權利。
手頭有一些親近大臣,都在鳳翊衛中做個小官,卻無人能夠小覷,也方便燕颯茗行事。
皇宮之事,被燕颯茗儘數交予嬪妃,沉香姑姑看管著,再由她們替皇後分憂,還有陛下在旁協助。
嬪妃替皇後分憂,這是嬪妃該做之事,做不好有罰,做得好的也許能進位,這是除子嗣外,唯一的進位辦法。
在嬪妃進位都由皇後奉旨親封後,所有嬪妃都老實了,爭陛下虛無縹緲寵愛百無一用,隻願為皇後效犬馬之勞。
“文科狀元,武科狀元,這兩位早就定好,也隻有雜科之上,世家插手較少,梓潼可知朕之心憂。”
唯獨就是這點,昭明帝現在隻將小皇後視為自己之人,作為政治家,他如今最信任的就是小皇後。
小皇後背後的燕家,被他拋之一旁,故此,那些與旁人不能說的話,昭明帝都與小皇後來說。
“世家掌教化多年,百姓求學無處,入學無門,改弦易張並非易事,陛下切莫心急,靜待十年。
科舉是大事,天下百姓都看著,文武狀元總歸德行相配,陛下不若將心思放在雜科之上,百姓愚昧,先以雜科開明智。”
雜科是新開恩科,分為數科,科舉之時隻考一科,這是網羅天下工匠人才。
小皇後說的,如今之計,也隻能如此,世家尾大不掉,還要另擇良機。
如今朝中大臣,占主位的人是世家子弟,能在朝堂之中冒頭的,除了有萬千之才,隻有世家裙帶相互簇擁,昭明帝隻能靜待治世良才。
此次二皇女為平南大元帥,平定南蠻叛亂,二皇女來信,三旬之內可結束戰亂,五旬之內,南蠻儘歸國土。
諸位大臣不欲讓他親征,昭明帝也沒放棄往南邊一走,等本次科舉結束,開了狀元宴,就到了八旬,正好去親迎平南大元帥歸朝。
“等皇兒平定南方,梓潼可願陪朕南巡,迎二皇女回京。”
“自然,二皇女此次,功在當載,利在千秋,解決南蠻之亂,百姓之苦可解。”
放在任何時候,二皇女都是封狼居胥的大功,燕颯茗還在算著,當朝外患有二,一是南蠻之亂,二是西北匈奴為患。
如今正是兵強馬壯,南蠻之亂遲遲不得解結石周家私心,而西北之亂,則是匈奴人人騎馬,善長途奔波和奇襲。
平日裡,這些匈奴人待在草原深處,輕易不冒頭,隻在沒糧之時跑來搶奪。
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燕家留下無數匈奴人性命,來年春天,又有新的匈奴人成長,到秋天時,已經能騎上戰馬跟著父兄南下掠奪。
“梓潼在想匈奴之患?此也是朕之心頭大患,莫要著急,先將南蠻小輩收拾了,再回過頭來,集中兵力對付匈奴鐵騎。”
燕家勇猛,可西北之處地廣人稀,兵力有限,主動出擊,也攔不住匈奴。
“燕家世代守衛西北,匈奴不除,我燕家是不還京。”
這是燕周兩家,在開朝之時共同的諾言,燕家守西北,周家守南邊,周佳在前背叛了與蕭家的承諾,燕家可沒有這樣吃裡扒外的蠢蛋。
燕颯茗如今身份,自然是有機會便要為燕家多說兩句,不能真到那日,成了待宰羔羊。
“燕家之功,朕一直記得,燕家功成回京之時,朕要下令百官出城相迎。”
隻看小皇後和周貴人,就知道燕家終究是與周家不同,昭明帝認了暴君之名,不認昏庸之名,做不來昏庸之事。
若是昭明年內,能同時解決南蠻之憂和匈奴之患,昭明帝去見蕭家先祖時,也能含笑而終。
對於燕家,昭明帝並不如何防範,燕家做不了反叛之事。
“不急,南邊水草豐美,等南蠻之地打下來,就用來養良皮、訓戰馬、備騎兵,匈奴,遲早是官家的手下敗軍。”
此時的帝後兩人,野心是一致的,匈奴之敵,遲早燕家鐵騎,要踏破西北。
等平南大元帥再傳捷報,已經到了殿試。
文科、武科被世家視為嘴邊肉,盯得死死的,隻有男子可以參加,雜科則是不限性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燕颯茗隻點了一名武科進士隨侍左右,出身鄉野,不僅有一身的好力氣,還學文識字、懂兵法,是個做將軍的好苗子。
這人家學淵源,雖然鄉野出身,家中父母兄妹都是個頂個的好苗子。
燕颯茗問過意見後,將他家一鍋端,而給出的承諾,就是在她手上,從此不再挨餓,除此之外,全憑能力。
鳳翊衛中,男子女子皆有,進了鳳翊衛,做個小侍衛,也有七品官職。
這是如今唯一繞掉世家、擺脫男女約束,男子女子皆可任職為官的去處。
“官家眼饞,彆總往本宮的鳳翊衛裡盯,你那龍驤衛,本宮瞧著不錯,何不送幾個良才,入我鳳翊衛。”
鳳翊衛為燕颯茗獨有,龍驤衛為昭明帝獨有。
官家走的是精兵路線,就要家世清白,隻忠心於他,願意做陛下手上那把利刃。
燕颯茗走的是多元化發展路線,她的鳳翊衛裡,什麼人都有,隻要得用,不管哪裡。
大皇女眼饞過來向母後討要過,燕颯茗也割愛了幾位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