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雖然如今感情淡了,但之前的感情做不了假,大哥、二哥他們也依舊對小妹愛護有加,隻是小輩遠了些。
燕颯茗繼承了原主記憶,自然也繼承了原主對家人的這份情義,依舊是不允許任何人欺辱燕家。
小皇後這樣才是人之常情,昭明帝也認可,人活在世,就有三情六欲,聖人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
燕家,小皇後在一日,就有燕家一日輝煌,小事上,昭明帝都可以輕拿輕放。
又去了一趟西北,小皇後心裡去了一件事,昭明帝與燕颯茗兩人,在朝堂之上配合更加默契。
兩人就是活脫脫的雌雄雙煞,帝後雙煞,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反而是河清海晏,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樣。
至於被父皇和母後當成不用休息的驢拉磨的皇子皇女,還有總會收到被閹驚喜的大臣,這不是重點,想必他們也是樂在其中。
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燕颯茗和昭明帝都是欣慰於皇子皇女們勤奮有加,也滿意於大臣們的懂眼色會乾事。
到此時,太子是徹底放棄了,他才年近五十,已經垂垂老矣,平日上朝也要嘴含參片,否則怕會倒在宣政殿上。
父皇幾十年如一日,依舊是龍精虎躍,還能上馬拉弓射箭。
父子二人相比,張明帝讓出一手,還能打三個太子,可見他向小皇後偷師的成功。
不僅是養生學問上的,還有用人用材之上的,太子就有些許壽命,因為國事繁忙,轉嫁到了昭明帝這。
“太子妃,不若孤今日就向父皇請辭太子之位!”
這話太子總說,太子妃之前不應,現在看閨女長大,不需要父親在前遮風擋雨,就應下。
太子一向很疼閨女,做了這四十多年太子,乏味的很,想必是願意為閨女退位讓賢。
“夫君若是有意,那就去吧,正好本宮也有事與父皇母後相商。”
太子妃不知何時背著他與父皇母後有了秘密,這事太子一直都弄不清。
多年的政治敏銳告訴太子,這裡麵的秘密,他把握不住,既不敢問父皇母後,也不敢問太子妃。
太子隻默默壓住自己的好奇心,不敢多問,因為父皇母後對太子妃的看重,每次來後院,腿不自覺的就走到太子妃這。
久而久之,太子也像父皇那樣,就愛待在太子妃院中,對於後院中女子,隻為了生孩子一事。
“那便走吧!”
太子妃說的,太子就算覺得不對,也會聽上一句,聽到這句,兩人說走就走。
太子妃一向是最懂規矩的,太子妃儀仗在後,太子儀仗在前,一前一後,去了母後的鳳儀殿。
從太子府邸進了皇宮,遠遠看到中宮就落下轎子,步行過了鳳翊衛守護的中宮門,再走上小一刻鐘就到了。
“太子和太子妃鮮少一同來本宮處,此次前來是有何事?”
太子妃來鳳儀殿來的勤,是因為燕颯茗將協理六宮之權給了太子妃,同時,還有一些燕颯茗攬過來的政事,不打緊的,也都交給太子妃了。
太子來的勤,是官家總在皇後鳳儀殿處,凡是臟活累活,昭明帝都會想到太子,太子須向父皇稟告政事。
不隻是太子和太子妃,燕颯茗的鳳儀殿和未央殿,就是另一個宣政殿和紫宸殿。
大量的皇子皇女和新一代的皇孫,已經能夠維持朝堂的基本運轉,燕颯茗的鳳儀殿,成了真正的權力中心。
“本宮過來,是找母後商議太孫之事!夫君則是想請辭太子之位。”
太子妃與父皇母後一直是說的直接,她摸清了母後性子,又知道父皇在這些事上一向是依母後的,才會如此直接。
快言快語,不耽擱母後時間,也彆讓因為話說的繁瑣不利落惹得母後煩惱。
“太子妃,慎言!慎言!”
太子已經驚出一身冷汗,太子就是儲君,一國之中有太子,百姓也會覺得有希望,可不能說的如此隨意。
“二皇兒何必攔著,二皇妃有話便說,立太孫之事,本宮與官家還未想好,跳過太子直接立太孫,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再想想。”
說話間,從太子妃變成二皇妃的孔文君已經主動上前扶著母後,相攜去了內室。
“母後!娘子!咱們先說請辭太子之位的事,我還在這呢。”
太子成了無人在意的那個他,母後那話說的太快,他還未聽明白,想留母後再與他詳說。
“此事本宮應下了,高公公,你去與官家說一聲,太子近些年來有功,可彆因此是寒了太子之心,多年功勞也能換個爵位。
本宮認為,憑太子所做之事,可得一個伯爵之位,再給十皇孫一個伯爵之位,讓他們父女雙人雙爵位。”
“兒臣多謝母後,也替十皇孫拜見母後,夫君,您先回府,我今日在母後這歇下。”
母後賜爵也沒落下閨女,太子妃這個禮行的非常虔誠,踏入內室前,不忘囑咐二皇子。
倆人腳步都沒停,仿佛太子自請辭去太子之位這是一件小事,隻留下宮女奴婢和太子相處一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高公公,這是什麼情況?還請高公公為孤,為我指點迷津。”
“二皇子是折煞奴婢了,奴婢一個閹人,怎麼敢擔當得起二皇子指點二字,隻不過您如今沒了煩惱,可以回府歇息了。”
太子嘴上說著要請辭太子之位已經說了十餘年,腦中演練過無數次這個場景,不應該是這樣的。
那應當是一個非常隆重的大朝會,最好是新春之後的第一個朝會,文武百官俱在。
若是他當著眾人之麵請辭太子之位,父皇怎麼也該說上幾句。
“荒唐!儲君之位關乎國本,你當這是兒戲?!”
“你六歲隨朕閱兵,十四歲代朕祭天,十八歲便開始協理朝政!這些年批閱的奏折摞起來比你還高,若連你都不行,這天下還有誰擔得起?”
朝中老臣,也應該極力挽留,按照規矩,三辭之後,父皇含淚掩涕,母後也要下台來勸說,皇弟皇妹們,也有戲份。
這場大戲太子,不知排練了多久,到如今隻有他一人登台唱戲。